●确保形式主义、基层负担不再“反弹回潮”,还需要经常“体检”,及时发现隐患,持续发力纠治
当下,为基层减负的实际举措让基层官兵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要确保形式主义、基层负担不再“反弹回潮”,还需要经常“体检”,及时发现隐患,持续发力纠治。
消除心理负担,发挥“主诉”功能。检查治疗离不开问病症、探病史,好医生善于引导患者细说原委。基层负担有哪些、该怎么减,最清楚的莫过于基层官兵。但上级征求意见发的通知、开的座谈会,令一些基层官兵心存顾虑,真汇报怕得罪人,不汇报怕辜负组织期望;有的认为,把握不好建议分寸,说重了怕影响团结,说多了怕引发误会,说少了怕不好过关。可见,要想让基层官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需要在心理上打通减负“最后一公里”,俯下身子虚心求计问“负”,打开“天窗”揭短亮“负”,真心实意减负抓整改。要纠正“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的不良风气,扎实改进联系群众“蜻蜓点水”、服务基层“消极应付”的工作作风,以真心赢得信任,以基层的持续反馈监督助推减负持久深入。
经常深入一线,改进“探查”手段。体检总需要借助一定手段,或肉眼“望”、或亲手“切”、或仪器查,有些还需要借助胃肠镜、超声下穿刺等进行“侵入式”检查。随着抓基层、打基础的持续推进,影响和制约基层建设发展的表象问题、浅层次现象基本得到纠治,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需要改进探查手段,往深里看、往实里抓。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机关了解基层、指导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手段,但过度依赖电话和网络,依靠报表统计数据、听取汇报了解工作、借助会议落实会议,就会出现双脚不沾泥土、身子不入一线、心里不解实情的情况。真心为基层减负,还需要靠脚力去“探测”实情,常到一线走走,常到现场看看,真正从现场找找基层负担在哪里,从末端看看减负效果好不好;多交“兵朋友”,多坐群众的“矮板凳”,多听官兵的真心话,让基层减负“掷地有声”。
破除惯性思维,着眼全局“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学科划分日益精细,但人的肌体是一个整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各查各的病、各治各的伤、各用各的药”不利于整体治疗,唯有“精细分工、多科会诊、全科施治”才能确保患者彻底治愈、早日康复。博弈论中有“零和”现象,即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客观上讲,有的单位在减负过程中造成了“零和”现象,原来由基层完成的工作转嫁到机关或其他单位,出现此消彼长的“假减负”。深入推进减负,关键是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症结,果断“断舍离”,切实将不必要的登记统计减掉、将不必开的会议叫停、把该合并的文电合并,将基层从无谓的事务和变味变调的“痕迹管理”中解放出来,让官兵集中精力思打仗、握紧拳头搞建设;核心是系统施策、精准发力,既做好松绑减压的“减法”和“除法”,又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和“乘法”,打破单位、部门的界线和利益藩篱,让信息多跑路、官兵少跑腿,切实激发内动力、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