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距离中国陆军承办“国际军事比赛-2019”开幕还有4天时间,12国参赛队已完成装备、弹药抽签和交接,进入最后的冲刺时间——适应性训练。
征鼓未鸣,战味渐浓。
“出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中方“晴空”项目参赛队员王文江驾驶轮式步战车迅速点火、挂挡、加油,冲出起跑线。飞辙桥、过水场、越沟壕……凹形闭合赛道上,步战车飘移过弯、精准越障,一气呵成连贯完成所有训练内容。
“与时间赛跑才能逼出战斗力!”跳下战车,王文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备赛感受。今年,王文江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军事比赛,除了荣誉和压力之外,他体会最深的是“时间太紧张了”。为了能够尽快熟练掌握步战车精准越障的技能,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交待”给了训练场。什么时候换挡、什么时机打方向、保持什么速度越障,他每天都要反复练习上百次。如今,记者面前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王文江已经适应了这片赛场。通过哪个路段,越过哪个障碍,打多少方向,回多少角度,他都已经烂熟于心。
铁甲卷尘,砂砾横飞。记者走进“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模拟训练场,来自新疆军区某师的中方参赛队员正在进行赛道驾驶训练。一辆履带装甲步战车拖着长长的烟尘,如风一般飞驰而过,记者还没来得及抓起相机拍摄,战车已经“消失”在烟幕中。
“分秒必争,装备要练到极限,人更要超越极限,才能在国际赛场取得新突破。”中方“苏沃洛夫突击”项目领队李杜坦言,为让赛场更加贴近实战,今年项目组提升了战场环境、搜索观察目标等内容难度,目标由去年的1组变成2组,还增加了1个模拟炮火拦阻区的烟火路段。
首次来中国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安全环境”项目的亚美尼亚参赛队,在适应性训练第一天就请求中方教练将理论知识讲解和洗消作业结合在一起进行,以便能够腾出更多的自主训练时间。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国参赛队员在训练中,从洗消步骤到仪器布局,再到人员分工,他们争相向中方教练发问,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亚美尼亚参赛队教练卡拉别杨表示,赛事将至,他们希望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装备训练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连日来,记者辗转“苏沃洛夫突击”“晴空”“安全环境”“军械能手”4个比赛项目的训练场区,处处可以看到各国参赛队紧张训练备赛的火热情景。“晴空”项目的外军参赛队,甚至提议中方后勤保障组将餐食送到装备保障区,最大限度延长训练时间、加大训练强度,做好最后的比赛冲刺准备。
(本报库尔勒7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