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左露露,是第73集团军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她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工作:“勤为径,苦作舟,行走在生命的两旁。”
采访时,她正在阅读一名刚出院患者的感谢信,边读边露出会心的微笑。读罢,她打开资料盒,小心翼翼地把感谢信放进去。如今,这样的感谢信已装满3大盒,资料室里还有许多锦旗、奖杯和奖状。
13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左露露先后被师团两级和厦门市卫计委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学习雷锋先进个人”“优秀科研带教”等,由她带领的护理团队成员,70%获得护师职称,50%拥有本科学历,连续5年没有出现医疗差错和纠纷,患者满意率超过98%,团队先后被评为“先进集体”“优秀护理单元”“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一名普通的护士长,缘何赢得如此赞誉?在左露露看来,这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左露露告诉记者,医院做到了文职人员与现役军人在工作上同样使用、在培养上同样重视、在生活上同样关心,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让文职人员真正感受到被部队接纳、被医院重视,对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如何用专业的护理技术减轻患者的痛苦,如何以人性化的服务帮助患者战胜病痛?她结合临床探索实践总结,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提升服务质量。
刚到医院上班时,左露露被分到肿瘤中心当护士。这个岗位面对的患者大多需要化疗,化疗期间对PICC置管的护理要求相当专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导管内血栓、皮肤过敏甚至感染。
“患者已经承受了巨大的身心折磨,不能因为我们工作上的差错再给他们增加痛苦。”为此,左露露把心思都用在了PICC置管的护理管理上。她花了整整半年时间,收集不同患者对PICC置管的不适症,编写出院患者应用体会,制订临床护理规范管理措施,并通过对近200名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和出院随访,撰写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携带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做法在临床上推广实施。《解放军护理杂志》也刊发了她撰写的《建立携带PICC导管出院患者档案的应用体会》,反响较大。
一天凌晨,左露露在办公室加班整理病案,科室值班的医生护士正在抢救一名急诊患者,突然有一名住院病人病情复发,心搏骤停。听到患者家属的呼喊,左露露第一时间冲进病房实施心脏按压。几个回合的心肺复苏后,病人意识渐渐恢复。当时,左露露心里充满了获得感和成就感。
左露露说,她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和战友们的关怀。一次海上作业时,由于水土不服,左露露晕倒在舰艇上,全身出现过敏反应,连续数天恶心呕吐几近虚脱。她回忆说:“当时特别无助,特别想家。副院长夏继斌知情后,每天过来问诊送药,还耐心开导我。他说,既然选择了文职护士,成为野战医疗队的一员,肩上就多了一份家国责任,在这里不仅仅是练战救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战友们黝黑的脸庞、汗水浸湿的迷彩服……我突然明白过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绝不能倒下,还有许多演训一线的官兵需要我去守护。”左露露说。她努力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抬担架、固定包扎、压迫止血、转运后送、防疫洗消,演训场处处是她忙碌的身影。
左露露从一名聘用制护士成为一名文职护士长,依靠的是心系官兵、保障打赢的初心,依靠的是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学习,依靠的是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依靠的是医院这个大家庭给予的平台。
“我崇敬这份守护健康、呵护生命的神圣职业,我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努力践行南丁格尔誓言。”左露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