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刚吃过晚饭,就从俱乐部帐篷里传来《黄河大合唱》的歌声。指导员走近一看,教歌员尹旭辉正指挥大家排练参加“八一”歌咏比赛的曲目。
以往,战士们对参加歌咏比赛兴趣不大,仅当做一项任务对待。去年“八一”歌咏比赛,连队成绩排名倒数。今年,看着大伙儿在排练中表现出的精气神,指导员打心眼儿里佩服教歌员尹旭辉,这个教歌员真有办法。
尹旭辉是去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在大学时学的是声乐,懂乐理,所以今年排练合唱的重任就交给了他。
第一次排练时,大伙儿一首歌差点没唱下来,不是高音上不去,就是低音下不来。全连战士除了尹旭辉外,再难找出一个“识谱的”,更别说演唱技巧了。平时连队拉歌,大伙儿扯开嗓子“吼”歌那都没问题,但要让大家唱出抑扬顿挫、唱出感情来,还真有点“光手逮刺猬——下不了手”。
尹旭辉琢磨着要唱好战歌得先与歌曲有情感共鸣才行。每一首战歌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才能唱出感情来。“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从陕西宜川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激发了歌词的创作灵感……”教育课上,指导员讲起《黄河大合唱》词曲的由来,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心潮澎湃。课后,当战士们再次听到《黄河大合唱》熟悉的旋律,一股激昂的英雄气油然而生。新兵赵浩然激动地说:“了解了歌曲表达的感情和创作背景,再唱起来浑身是劲,好像有一种必须要唱好的使命感。”
尹旭辉又根据每名战友的声音特色,把合唱人员分成“高中低”三个声部,并带着每个声部分别熟悉曲谱。他还为大家讲授演唱发音的技巧,引导大家锻炼用胸腔发音。低声部的战士们为了掌握从后半拍起的节奏,每次起音就用右手按在胸口,利用气息的自然反应,练习掌握唱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都懂得了合唱的窍门,各声部之间的配合越来越好。
不仅在“唱”上磨,也在“演”上创新。为了增加舞台效果,尹旭辉借鉴表演唱的形式,编排了舞台剧《战火中的青春》配合合唱。他让连队里没有参加合唱的战士都参与进来,演绎当时的历史场景,调动起大家的参与热情。
今年合唱排练,大家唱得用心、演得动情,对在歌咏比赛中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