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这篇稿件,记者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剃头学徒在冬瓜上练手,每次剃完后都将剃头刀插在瓜上。结果出师后,他给人剃完头习惯性地把刀插在了人脑袋上。
显而易见,剃头学徒这样做不见得是他智商低,而是因为他日常不经意间养成了坏习惯。由此可见,一些不符合实战要求的习惯,我们越是习以为常,其危害就越大。
众所周知,所谓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习以为常,则是对那些不好的习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全军各级在推进实战化训练中,如果也对这样的坏习惯习以为常,在未来战场就难免会出现剃头学徒的习惯性做法。
和平是军人所盼,却又是军人最大的敌人。承平日久,一旦“硝烟味”日淡、“生活味”渐浓,部队难免会滋生出类似的习惯性做法。比如,部队射击训练时铺雨衣、铺垫子,抓训练时刻意强调整齐划一,标图和拟制文书时过分强调字体大小、线条粗细……
这些习惯虽小,但上了战场,都是不得了的大事。甚至可以说,一支军队的衰败,大都是从滋生这些和平积弊开始的。而军事训练作为未来战争的预演,来不得半点飘浮和虚假。前几年,全军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强化了官兵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使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不仅在有些单位依然存在,而且在军队建设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滋生新的习以为常的“变种”。
可以说,推进实战化训练强化打仗思维的过程,就是与这些习以为常的不良习惯做斗争的过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和平积弊不除,备战打仗无望。如果我们嘴上喊的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而心里想的却是“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轮不到我”,那练兵备战工作就紧不起来、实不起来。心思不在战场,只会导致工作不在状态;以不打仗的心态作打仗的准备,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想打仗的事情、抓打仗的准备。
“凡国之重也,必待兵之胜也。”一支部队的实战化水平高不高,首先取决于其战斗队思想打得牢不牢。今天我们在训练场上暴露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这些问题带上未来战场。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平时的演习训练,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我能行”,而是以战争意识、敌情意识、忧患意识查找“哪里不行”,确保未来战场“真能行”。
那些习以为常的坏习惯,无疑是“哪里不行”中首当其冲要坚决清除的。毛主席曾把“盲目地表面上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称之为“怠工的最妙方法”。在战争来临前的每一天里,怎么清除习以为常的坏习惯、绷紧打仗这根弦、锻炼能打胜仗的能力,需要我们每名军人深思反省,探索努力。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知弊后勇,除弊兴训。只有以真打实备的备战思想,拿出坚决清除和平积弊的行动,才能推动实战化训练向纵深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