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说情理


■铁 坑

天下事,情理而已。一定环境下,人情和道理一般是相通相近的,这就是所谓的情理。情理蕴藏于心、彰显于世,用它可以丈量人的言行、评估人的品行。

《檀弓》所载的“曾子易箦”,古时曾被作为知止守节、克己复礼的教材,供人们学习和镜鉴。

故事讲的是,病危的曾子躺在一张华美的席子上,一旁执烛的童仆感叹:“华美而光洁,这是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啊!”曾子听罢惊道:“这是季孙赐给我的。”他让儿子曾元扶起自己,立即更换席子。曾元说:“您病得很重,经不起挪动。如要换,等天亮之后吧。”曾子不肯,席子换完后,他还没躺好就去世了。

“曾子易箦”之事,乍一看,令人肃然起敬;细想一番,却有诸多膈应。清人秦书田就非常地“不然其说”,他在《曝背余谈》中讲:如果席子是季孙所赐,自己不该使用,那么曾子当日就应毅然辞之不受,不应等到病危之时才决意换席。“情之所不有即为理之所必无。”秦书田的话,想必曾子再生,也难以反驳。

天下事,情理而已。一定环境下,人情和道理一般是相通相近的,这就是所谓的情理。情理蕴藏于心、彰显于世,用它可以丈量人的言行、评估人的品行。比如:人不可背叛祖国、不可背信弃义、不可公私不分、不可好逸恶劳,等等。情理随处皆是,只要细心观察和学习,一个人就不难渐进为智者、贤人。否则,就会成为愚夫、恶人。

张集馨的《道咸宦海见闻录》,记述了同僚的一件荒唐事。咸丰八年,臬台明绪之母因疾去世。据金铺说,明绪换得赤金三千余两。臬台本是苦缺,然而,就看这份丰厚积蓄,可知其官品不佳,他还处处称“囊中羞涩,殊难支撑”,以此再得数千金。随后,又有人揭露,明绪葬母所用棺材、杠夫、油布、绳索等,都由他人报效。张集馨愤慨:“明臬母死不费一钱,真可谓孝思罔极者矣!”

为官吃拿卡要、贪污腐化,葬母之费还极力搜刮,明绪所为自然不合情理。由此可见,违情悖理之事,背后总有着不正当的诉求、失衡的心态、扭曲的人格。历史上,烹子的易牙、叛亲的开方、自宫的竖刁,他们干出不合人情、昧天绝理的事,不正是为了阿谀取容、以获私惠吗?“君子处世,惟情惟理。情理穷,而君子之途塞然。”情理是做人的根底,切不可等闲视之。

“情之不容己处即是理。”情和理常常同排并坐,可也有相妨的时候。清代心学家马时芳所著《朴丽子》,既有农圃樵牧之事,也有街谈巷议之语,关注一饮一食、一草一木之细微,以期唤起人们对情和理的思考。书中第三卷有一则“共为人佣耕”,讲的就是情理相妨的情况。

一群人受雇为田主耕种,到了饭点,腊肉送到了田埂上。有人从中夹出数块,说:“回家时带给母亲吃。”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一个少年将肉抢来吃了。少年讲:“这些肉是田主慰劳我们,给我们润枯肠的。母亲应当自己奉养,集市上鸡鱼羊猪应有尽有,还怕买不到吗?”众人听完,都笑了起来。

这是田埂上的一幕小打闹。说“归以遗母”,讲的是人情;说“此肉乃主人劳苦我辈”,讲的是事理。这时候,情和理就不在一端了。几块肉是小事,因而大家只是闹一闹、笑一笑。可如果遇上的是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命运的大事呢?

常情与事理相妨时,一个人作何选择,他人往往很难提要求、给建议。关键时刻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个人觉悟。抗日战争中,送儿打日寇的母亲、送郎上战场的妻子数不胜数。英雄母亲邓玉芬就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邓玉芬心里不痛吗?决然不是。她所选择的,是至正至大的道理:宁死不当亡国奴。这实在是一面烛照人心的明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