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装里的棉背心


■周积源

军装不仅是军服,也是部队重要装备,是构成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人民解放军的军装由简易到正规,由单一到系列化、多功能,越来越符合中国军人的气质,体现着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我是一名军队离休干部,虽然有幸赶上过6次换装,但看到如今的现役军人配发的配套完善、美观大方的军装,还是十分羡慕。

羡慕之时不忘当年。人民军队诞生之初没有自己的军装,直到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入闽打了胜仗,接收了当地军阀郭凤鸣的一个军服厂,经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审定了军装式样,批准做了4000套军装,红四军才第一次穿上自己的军装,士气大增。以后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军装样式和质量有所改善,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军的军装仍是土布做的,颜色、款式不尽相同。淮海战役时,我们两个多月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没洗过澡,就连高级指挥员身上都长满了虱子,但大家不惧环境艰苦,戏称虱子为“革命虫”。

我的故乡是革命老区,父亲晓得新四军生活艰苦,我当兵离家时,他请村里的裁缝连夜给我做了一件小棉背心。父亲对我说:“你一个13岁的娃,个子没得枪高,公家发的军装肯定不合身,冬天有件小棉背心,穿在里头会暖和得多。”我试穿后觉得有些宽松,父亲说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明年穿就不大了。到部队的第一个冬天,我们就冒着雨雪行军,战友们冻得打哆嗦,我却暖暖的。第二年春寒料峭时,赶上反“扫荡”大突围,为加快行军速度甩掉敌人,领导命令大家丢弃棉军装。快速行军时还不觉得,一旦停下来大家便喊冷,都羡慕我有件棉背心。

1949年3月,百万雄师准备过长江,部队不停地加强上船、下船和适应水网稻田地区作战训练,天天跑田埂,战友们笑称每天“无事30里”。当时大家已经上交了棉军装,春雨绵绵,一早一晚寒气逼人。这时,小棉背心贴在我前胸后背,好像父亲在身边抱着我。解放上海后,我们受命在炎夏酷暑进军福建,部队进入赣闽交界,连队进行作战前的轻装检查,规定除武器装备外个人物品不得超过7斤。连长发现我还背着小棉背心,既好笑又生气地说:“火辣辣的太阳底下你还要穿棉袄?”我答应丢了,但还是打了“折扣”,把棉背心里的棉花掏出来含泪丢了,留下不到几两重的里子布和面子布,塞进背包里作为对亲人的想念。

来福建70年了,随着国家富强及军队建设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换了一次又一次,但我还是最想念当年陪我度过战火硝烟的土布军装和父亲替我做的那件棉背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