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警惕匡衡那样的人生“过山车”


■刘建明

许多人都知道“凿壁偷光”的故事,其主人公就是西汉经学家匡衡。匡衡苦学,最终也学有所成,成为经学大师。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刘奭即位。匡衡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继而出任丞相。但他很快就犯了错误,按职位他应得封地31万亩,但因为土地丈量有误,给他多圈了4万多亩。最初匡衡未必知情,但下属向他报告此事后,他却企图将错就错,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后来,有人向汉元帝举报了此事,汉元帝震怒,将匡衡撤职查办,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贬为庶民。

这就是匡衡的人生“怪圈”:因为贫穷而奋发,因奋发而有名有位,因有名有位而忘形,因忘形而身败名裂。从位极人臣到平民布衣,匡衡这种过山车式的人生轨迹,在令人唏嘘的同时,更令人警醒:为官应以此为鉴。

应常修忠诚之德。匡衡多占封地之事之所以为汉元帝所不容,其根本性质在于“事君不忠”。忠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道德品质,是为官应有的人品修养。今之领导干部也应时刻把对组织忠诚作为政治底色来保持、作为第一操守来修炼,努力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决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只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能不为贪欲所侵,保持高风亮节。

应常怀敬畏之心。匡衡在下属向他报告土地丈量有误的情况下,不是积极主动地去纠正错误,而是将错就错,这完全是置国法于不顾。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丧失敬畏之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戒惧之念,是为官从政的底线,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明辨是非善恶,强化自我约束,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应常思贪欲之害。匡衡之所以陷入人生“怪圈”,主要还在于他贪欲过盛、欲壑难填。“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势必贪念萌生,走向腐败,最终可能被“贪火”所焚,为“欲水”所溺。鉴于此,领导干部务必时时警醒自己,处处检视自己,事事约束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不以“不为人知”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宽容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开脱自己,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淡泊名利中提升为官境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