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题策划①:脱贫攻坚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政治委员 何方礼

石山林立,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程度深……27年前,我当兵入伍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这是当时这个县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后来,我了解到在白云、大浪等乡,居住着瑶族的一个分支—红瑶,世代踞山而居的红瑶群众,传统中有“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观念,适龄女童入学率一度极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当地才办起首个“红瑶女童班”。

我第一次接触红瑶女童是在1993年3月。当时,我所在单位组织官兵到“红瑶女童班”开展助学活动,官兵翻山越岭大半天才到目的地—眼前的一切令人惊讶:低矮的木楼里,女娃们穿着破烂的衣衫,光着脚丫,有的甚至起了冻疮……一切看上去像一幅黑白照片,暗淡低沉。

当时,我就产生了要为她们做点事的想法。后来我听说,“红瑶女童班”不时出现辍学或旷课情况。为此,我不仅把省下来的3万多元钱全部拿来资助她们,还跟战友一起说服群众支持女娃完成学业。如今,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让红瑶女童在学校“进得来,读得起,留得住”。当地政府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学生“免费午餐”,为山区孩子“吃饱饭,上好学”提供了保障。

时至今日,当年的女童已成长成才,并怀揣感恩反哺社会,成了百姓贴心人、致富带头人、爱心播种人。第一届“红瑶女童班”的凤秀娟,退伍后凭着在部队学习的医疗卫生技能赢得“凤医生”的美誉。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凤桂鲜,成为全县历史上第一个红瑶女教师。很有经济头脑的陈英花成功创业,带动群众一起致富……爱的循环,让这里处处充满信心与活力。

统一的校服,齐全的学习用具,完善的教学设施……来到瑶乡的人们再次走进学校,同样会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讶。但这“惊讶”背后,已少了我内心当初的痛楚与苦涩,取而代之的是欣喜与安慰。

有道是,知识改变命运。在瑶乡,教育为群众带来改变和希望。据统计,在各级帮助下,曾经贫穷偏僻的大瑶山,先后走出400多名红瑶女童。她们凭借学到的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和家乡的面貌。

迈入新时代,红瑶群众趁着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因地制宜种柑果、修茶园、养山鸡,有的还加入了农业合作社,搞起了板栗、百合等特色农业。村民凤金德建了个牛蛙养殖场,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带动群众逐步脱了贫。

瑶乡之变,不仅让我这个参与者、见证者感到欣慰,更让我和战友们信心十足。未来,我们将和群众一起,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特约记者 许 东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