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组织毕业学员参加空军某实弹战术演习——

以战领教,毕业课堂设到演兵场


■徐腾跃 吕昕桐 本报记者  李建文

盛夏时节,渤海之滨,雷达飞转。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本科毕业学员千里机动,参加空军某实弹战术演习。记者走进某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指控舱内,号手们口令短促,操作迅疾,“临战”的紧张气息扑面而来。

舱外,深夜的阵地上油机轰鸣、雷达飞转,却鲜见人影,与数小时前展开装备时的火热场景截然不同——晚上11点左右,刚机动至预定阵地,学员们顾不上休息,迅速装填导弹、架设天线、连接线路、检查性能……跟随学员参加演练的教练团领导向记者介绍,虽然学员们接触这套武器系统仅2个月,但如今他们的展开撤收课目成绩已达到优秀水平。

展开某型雷达天线时,一幕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整套天线需要几名号手同时摇手柄才能架起来,每人需要竭尽全力。实战演练中为抢夺时间,号手们双手紧握摇杆,全身跟随摇杆上下跳动。几分钟后,大家已大汗淋漓。

“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尽管紧张的操作中号手呼吸急促,胳膊几乎没了知觉,但大家却斗志昂扬。”架设好雷达天线后,2号手、学员余志捷这样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感受。然而就是这样的岗位,在为期一个月的演训中,学员们都抢着上。

“目标出现,方位××,距离××。”凌晨4点,语音调度系统再次传来空情,一营营长陈丹闻讯立即下达持续通报、校对目标的命令。通宵鏖战中,记者看到学员们眼睛里布满血丝,但大家始终坚守战位,精神抖擞。

“演习初期,刚架设好武器装备却突然接到命令需要撤收,如此反复多次……一场场跨昼夜机动训练从黄昏持续到次日黎明,我们又困又饿、浑身酸痛。但在这种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大家逐渐适应了连续高强度作战。”学员付明对记者说。

“不能放松警惕。”东方晨曦微露,目标轨迹却仍飘忽不定,陈丹反复提醒自己。经过不间断地搜索,目标终于被锁定。“发射!”陈丹果断下令,学员彭一夫闻令按下发射键。霎时,巨响震天,导弹怒吼着冲向目标。

“两发两中!”捷报传来,学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此次演练,我们完全自主抗击,取得这样的战绩着实不易。”刚刚走出指挥所的学院领导告诉记者,这次毕业学员全系统、全流程参与一线作战部队的演习任务,战备意识、打仗思维得到强化,为他们到部队任职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这里学会打仗,从这里走向战场。”回到营区后,记者在驻地门口的两条标语前陷入沉思:如何让“准军官”对接战场、对接部队?如何让他们淬火加钢、克难前行?以战领教,演兵场无疑是最好的课堂。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