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连战士小张因为情感问题向指导员汇报思想,不料指导员却把此事当成教育案例“晒”到自己微信朋友圈,并配上文字“军恋需要更多的理解”。看到指导员的朋友圈,小张觉得自己的隐私被暴露,情绪本来就低落的他,变得更加消极。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骨干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一条战士训练受伤的消息,或许要不了几分钟就会被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士父母看到;干部在某个战士微信朋友圈里的点评,就有可能变成人人皆知的“组织鉴定”……诸如此类,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烦恼,对官兵关系也产生冲击。
今天,我们“晒”在微信朋友圈里那些关于战友的喜与乐,或许并非出于恶意,我们写在网络新闻里那些官兵的故事,大多也是事实。但这样的方式,战友是否喜欢?会不会热了网络,寒了兵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带兵人思考。
罗曼·罗兰曾说:“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座埋葬记忆的小岛,永不向人打开。”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年轻官兵来说,他们有太多的故事,不愿意被拿出来分享。作为身边战友,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守卫这座“小岛”,呵护他们的成长,而不能在他们毫无准备时闯进这座“小岛”,甚至把“小岛”上的故事“晒”于公众面前。如此,只会辜负战友对你的信任,关上向你敞开的心灵之门。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我们须谨慎对待身边战友的故事,避免“无意侵犯”“善意侵犯”,给彼此多留一方空间,划出文明交往“一米线”。对于每名官兵而言,这既是对战友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