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烽火岁月的硝烟,闯过建设年代的激流,激荡改革开放的风云,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始终是一群为了国家和人民知重负重、砥砺前行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1984年4月,年仅19岁的王建川在边疆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在留给母亲两本浸血的日记中写道:“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34年后,同样是这片血染的土地,生死关头、危急时刻,杜富国用“惊天一挡”挡住了爆炸弹片,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他虽然失去双眼双手,但军人的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选择上雷场。”
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荣光的情怀担当,一直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的生动诠释。习主席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保持斗争精神,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知重担当、负重前行,这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可以说,“重”始终与我军如影随形,相伴相生。知重,是忧患与清醒;负重,是使命与担当。放眼世界,没有一支军队像我军这样,始终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不怕牺牲、一往无前。我军长征结束后,数量锐减15万多;抗日战争中,60余万人伤亡;解放战场上,26万人捐躯;抗美援朝时,18万人献身。回首铁血征程,哪一仗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哪一战不是血染战旗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初心如磐,有些关,必须闯;使命在肩,有些担,必须挑。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中朝边境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毛主席日夜焦虑,吃了3次安眠药仍难以入眠。据一位领导人回忆:“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他不作声,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这充分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惧艰险、不畏强敌的胆略与气魄,也展现出知重负重、不辱使命的情怀与担当。
知重负重,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知”是基础、是前提,“负”是责任、是行动。那么,我们今日之“重”是什么?忆往昔,有风有雨、风雨兼程是常态。看今朝,强军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沐浴着发展的阳光,也经历着成长的风雨。如河入峡谷、风过隘口,摆在我军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事业更伟大。前方有满天星光,也有沟沟坎坎,“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方此之时,我们一定要清楚看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考验,保持“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清醒,笃定“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决心,“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
“致力非凡之事业,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担当。”负重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练就一副“铁肩膀”,做一堵“承重墙”,关键时刻上得去、拿得下。“胜负之征,精神先见。”面对强军路上的千难万险、激流险滩,“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只要我们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敢于蹚地雷阵、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激发凛然意气、凌云志气、冲天豪气,练精手中武器、练强专业技能、练就制胜本领,就一定能够交出更加优异的强军答卷。
“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躬逢伟大时代,我们无比自信自豪;奋进强军征程,我们倍感责任重大。面对边境军事对峙的生死考验,一封“妈妈,假如我这次倒在边防线上”的家书;一份90后战士“我会冲在最前面”的遗书,抒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家国情怀,展现了使命重于生命的铁血担当。强军事业任重道远,无论是在祖国的边防、海岛巡逻执勤,还是驾驶舰机执行重大任务;无论是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还是在工地、洞库、机房默默坚守,每一名军人都要深刻领悟肩上的责任之重、使命之重、任务之重,忠诚履职、敢于担当,永不懈怠、永不停滞,用知重负重的实际行动,以强军备战的卓越实绩,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作者单位:3212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