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卫东、特约记者 李永飞报道:盛夏,火力突击演练间隙,火箭军某旅在发射架下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授课。该旅二营教导员刘超以“心怀忧患为胜战”为主题,用24个故事、29组数据“穿针引线”,把教育课讲得引人入胜,官兵听得津津有味。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在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中,他们着力从实际效果出发、从解决问题入手,积极探索统筹大课、互动小课、媒体微课、官兵评课的“四课”教育路子,让官兵真正热爱教育、参与教育。
组织院校专家教授、优秀政治教员,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编写5个专题辅导教材,整理下发《砺剑春秋》故事集;成立理论讲师团、宣讲轻骑队,常态化深入基层提供滚动式、菜单式理论学习服务……记者踏访座座军营发现,火箭军在组织大课中注重念好“统字诀”:把优质资源、优质力量“统”起来使用,推动大课讲出水平。
“现在的教育课,解惑又解渴,官兵还能广泛参与。”采访中,不少基层官兵感慨,通俗易懂的大课解除了思想困惑,互动小课更是深受大家喜爱。
今年以来,为改变“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单向教育模式,火箭军广泛开展“今天我开讲”等群众性互教互学活动,引导官兵在互动中享受教育之乐。
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承担某项重要试点任务,半数官兵面临专业和岗位调整。他们在演兵场发射架下搭建“砺剑故事会”“先锋战士说”等互动讲堂,把思想工作延伸到战斗岗位。连日来,官兵纷纷递交“讲服从不讲条件、变岗位不变本色”决心书,试点任务如期高质量推进。
“过不了网络关,就上不好教育课。”采访中记者发现,“媒体微课”成为基层政治教育的好帮手:构建“中国火箭军”“东风快递”等新媒体矩阵,在强军网开设“砺剑课堂”“天天阅读”等栏目,打造“永不关门的教育课堂”;推出43堂微课、72条微视频,讲述砺剑故事、弘扬砺剑精神;广泛开展微课巡讲,把微课堂打造得有声有色……
5月底,某旅四营在野外开展高强度发射演练,官兵心理极限不断受到挑战。教导员徐海群针对性开展“挺进演兵场、走好新长征”系列微课,让驻训期间天天练兵备战的全营官兵虎气充盈。
“教育效果好不好,备战打仗见分晓。”火箭军某基地领导说,教育落实不能简单以数字统计、纸上留痕为标准。为此,他们十分注重“官兵评课”环节:通过建立群众测评、单位互评、机关考评的科学评价体系,让教育考评的“软指标”硬起来,使教育更加聚焦战斗力建设这个中心。
让课堂无缝对接战场
火箭军探索推广“四课”模式,注重克服简单化、形式化、程式化等不良倾向,让教育聚焦练兵备战,紧贴官兵实际,充分发挥“润物无声”的魅力,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点燃信念火炬。
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课堂无缝对接战场,做到思想性与实践性统一、亲和力与感染力兼具,形成强大凝聚力,持续激发官兵练兵备战内在动力,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效果所系,也是其魅力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