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第71集团军某旅人力资源科干事朱巍嵘多了一个习惯——每天到训练场上跑一跑,了解记录各营官兵的风采事迹。
上周,记者到这个旅采访时,偶遇刚从训练场返回办公室的朱巍嵘。他指着一沓官兵《服役简历》介绍,今天旅里组织群众性练兵比武,6名同志创下专业训练新纪录,经过作训、纪检等科室核实后,他正准备将相关信息录入到几名同志的简历卡里。
一张小小的简历卡,究竟能有多大作用?朱干事说起了去年老兵退伍时的一段经历。
去年秋天,这个旅机动两千余公里,在西北大漠展开基地化实兵对抗演练,数百名满服役期战士纷纷递交推迟退役请求参战的申请书,直至当年10月才返营退役。演练结束后,上等兵李克贤心生忧虑,入伍前他就读于某地方高校,原本打算退伍后继续上学,可如今学校早已开学,不知还能不能保留学籍?
旅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们制作了包含参加大项任务情况、军事训练成绩、德才表现等内容在内的《服役简历》,并由组织出面将109名推迟退役的大学生士兵送回学校。
“学生在部队表现优秀,我们也同样光荣。”协调会上,校领导看到“含金量”满满的简历卡后当场表态,尽快为战士们解决重新入学、调整专业等实际困难,还破格将在演练中表现优异的朱颜保送读研。
“这件事对旅领导触动很大,一份《服役简历》就是一名士兵军旅荣光的缩影。”朱干事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还主动与多地政府协商建立了人才共育机制。
《服役简历》续铺成才道路,共育机制激发练兵动力。梅州籍下士古智强是雷达主操作手,接触新装备刚满一年,就在某重大演习中以优异表现获得院校专家肯定,个人训练成绩超出大纲优秀标准。该旅及时将这些信息录入到古智强的《服役简历》上反馈给当地政府。日前,古智强已被家乡梅州市聘请为“征兵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