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美誉的河南省三门峡市,自20世纪30年代,红二十五军的足迹踏入三门峡市起,“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便在这块红色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如今,三门峡市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目标,军民同心、军地合力,融合推进各项工作,双拥工作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①从胶片电影到智慧军营
历久弥新的双拥实践
关键词:传统与创新
芦荡烟雨湖畔。每晚7时,数百名市民已经守候在那里,静静等待着放映电影。
三门峡市有个双拥园,双拥园有个红色电影展览馆。“‘六一’前后放映优秀儿童影片,‘七一’前后放映党建类优秀影片,‘八一’前后放映军事题材影片。”活动发起人李鸿雁说,“每次放映前还会加映消防、通信等科普知识。”
展览馆一楼电影主题展厅内,原汁原味张贴着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各大电影制片厂的海报式介绍。展览馆门口,董存瑞、王成、刘胡兰等英模雕像格外引人注目。外地人明显感到,这里已成为广大市民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三门峡军分区综合训练场。
3月19日至22日,三门峡军分区组织专武干部开展2019年培训暨资格认证考核。置身占地200多亩的综合训练场,官兵再次体验到,在军事设施建设上地方给予部队的特殊关爱。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出来就是钱。近年来为保护军事设施,市委、市政府坚决否决40多个影响军事设施的投资项目,累计减少收入90多亿元。驻军两个拳头部队搬迁,仅划拨土地一项就减少收入3亿多元。地方还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支持驻军建设智慧军营:车牌识别、访客登记、人装管理、哨位执勤、数字化训练等,在不涉及军事秘密的前提下,全力以赴给予配合。
怀旧的胶片电影与创新的智慧军营交汇碰撞,折射出三门峡市的双拥实践:情系双拥、投身双拥,已经成为230万市民的自觉行动。
②从“破院让道”到“五个一”
高效运转的双拥机制
关键词:政府与社会
三门峡市当地有个“风俗”:谁家如果被人挖了墙根,就是不吉利,如果有人要在别人家院子里开一条道路,就是送座金山银山也没人愿意。
然而,就在几年前,一桩心甘情愿“破院让道”的事真实地发生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驻军某部一下子陷入交通“孤岛”,4米多宽的路面坑洼积水,短短的道路要拐四五道弯。每次车队出门训练,都要倒几次车才能出去。改造道路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条道路取直,这样要穿过废品回收公司和交通局工路段两家单位的院子。
起初,各方都担心不好办。令人感动的是,协调会上,两家单位明确表态,部队的事儿就是自家的事儿,我们不能提任何要求,应该大力支持。很快,一条长70多米的柏油马路建成通车了。
兵者,国之大事。三门峡市把国防建设放在同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驻军部队是三门峡的骄傲,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
三门峡市 “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双拥新格局,得益于建立了高效运转的双拥机制。今年3月,三门峡市根据机构改革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安伟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军分区政委、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由36个成员单位组成。
为适应新时代双拥工作特点规律,三门峡市及时制定了《军地矛盾纠纷处理协调机制的意见》《驻军部队参加公益活动联络机制的意见》等。市委常委、三门峡军分区政委孟斌介绍,全市还实施了“五个一”双拥创建工程: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双拥载体,有一批叫得响的典型人物,有一个坚实的活动阵地,有一支覆盖全社会的双拥志愿者队伍。
③从拥军专线到各行参与
别具一格的行业拥军
关键词:专业与普及
在三门峡市,2路车很有名气,因为它是一条“双拥专线”:军人优先,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凭证件免费乘车。
行业拥军,在三门峡市蔚然成风。
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推行“军人依法优先”之前,这里已经启动了这一行业拥军的暖心举措,让驻军官兵倍感自豪和骄傲。
不仅如此,全市还投资100多万元,在繁华街道和主要路口制作固定双拥宣传牌50余处,并在全市各类公共服务窗口和旅游景点设置“军人优先”“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免票”等标志牌2000多块。
拥军工作事关全局、惠及军地双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而持久地参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索继军说,经过多年探索,三门峡市在河南省率先出台《关于开展社会化拥军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指导,促进社会化拥军快速发展。国家、省双拥办专门转发三门峡市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三门峡市,行业拥军风生水起,堪称好戏连台。
市军粮供应站当好“不穿军装的部队后勤兵”,常年坚持为官兵义务送军粮。市供电公司实施电力拥军“彩虹”工程,每年为驻军开展电力检修和重大活动保电作业80多次。市群众艺术馆、豫剧团等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为驻军培训文艺骨干50名,编排节目20多个,送戏进军营实现常态化。市医疗部门和各级法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连兵心,医务专家服务进连队、基层法官送法进军营”活动,为官兵提供心理健康和法律咨询,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近年来,三门峡市积极主动整合社会资源,让科技、工商联、市场监管、政法、公安等部门派人充实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退役士兵安置办法等12项政策法规,社会化拥军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令人欣喜的是,伴随行业拥军的创新发展,社会团体、非公经济组织拥军日趋活跃并实现了常态化。市餐饮协会帮助部队组织炊事员培训,有效提升了部队官兵的餐饮质量;市消防协会定期与消防大队组织联合演练,加强消防安全排查,每年投入拥军经费都在10万元以上。
④从“兵奶奶”到“最美退役军人”
永不枯竭的双拥根脉
关键词:模范与群众
好消息!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而且是河南省唯一入选者。
2018年11月10日,这一消息极大地振奋了三门峡市干部群众和驻军官兵。
20世纪70年代,张东堂在新疆军区某部服役,曾任班长、副排长等职。后来,张东堂赶上了军队调整改革,转业后放弃留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担任四龙庙村民兵连长、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至今。
张东堂担任村干部的42年间,一直帮助群众寻找致富路子。2009年被确诊为膀胱癌后,他忍着病痛,带领群众种植经济林3千多亩,帮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张东堂的故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授予他“2017年全国精准扶贫带头人”称号。他还荣膺2017“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感动天鹅城”十大人物、三门峡市脱贫攻坚优秀党支部书记等多项荣誉,并获得2018年度全省、全市优秀复转军人称号。
这些年,从“兵妹妹”到“兵奶奶”的于环老人、50多年拥军不辍的“兵妈妈”曹兰英、“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毛兆祥、“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赵平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三门峡市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干部群众和驻军官兵争相学习的新时代最美人物。
民拥军,军爱民。在三门峡市,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会出现军人的身影。
最新统计显示,一年来,全市驻军累计出动官兵3000余人次,先后完成了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三门峡特博会等重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驻军部队还参加了“保护母亲河”“保护白天鹅”“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等活动;先后出动官兵1500余人次,为驻地学校军训学生3万余人,为企事业单位军训2万余人。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驻军团以上单位与贫困村部分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不脱贫不脱钩”,通过产业扶持、务工转移、救济帮困等形式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