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振,本名柴云正,四川岳池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三营八连七班班长,中共党员。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2年因战后不愿成为部队的负担,隐姓埋名返乡,被“牺牲”了33年。他是特等功臣,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2013年1月12日,在湖北孝感某干休所,我采访了离休老战士李天恩。谈起柴云振的英雄事迹,83岁高龄的李天恩如数家珍。
李天恩回忆:“柴云振是在朴达峰战斗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朴达峰主峰阵地,高插云天,山高路险,易守难攻,是芝浦里阻击战最关键阵地。山前有敌阵地,山腰有敌工事,山顶驻敌重兵,后山还有敌援兵。
“夺取朴达峰困难很大,但又非夺回不可。敌人反扑了三次,我们攻了三次,都是我们一个班攻下来的。第一次牺牲两人;第二次伤亡就多了。打到最后,我班只我和另一个人活着。第三次,敌人又把山头夺过去了。”
柴云振当时是45师134团三营八连七班班长。
“所谓七班,除柴云振外班里只有三个战士。营长‘武和尚’,后来叫武尚志,作战格外凶猛。朴达峰前沿某高地在志愿军与美军之间,多次易手。柴云振就是在这个时候,接受了武营长要他重夺前沿高地的任务。”
一天之内,柴云振带领七班三名战士与敌人较量了三次,全是恶战。下午两点钟,敌人以三个营的兵力分多路反攻,再次占领了主峰阵地。处于山下的志愿军三营指挥所危在旦夕,战士们只能紧紧趴在营指挥所的一个地堡里。
柴云振后来回忆,营长“武和尚”把眼睛瞪得鸡蛋大,命令柴云振:“坚决给我把山头拿下来!这个山头拿不下来,我要你的人头!”柴云振回答:“班里的人全部牺牲完了,你让我咋个去打?”“武和尚”用大眼睛扫了一下四周,发现真的没人了,顺手“抓”了两个通信员分派给柴云振。
柴云振带领两名通信员交替掩护,爬着往上头上,不料中途被敌人发现,密集的子弹倾泻而下,一名通信员不幸中弹。一个小时后,敌人的机枪逐渐停了下来,柴云振抓住战机,带领另一名通信员悄悄向敌军阵地接近。通信员提了两枚手榴弹,拿起就直接冲,把第二个山头制高点夺下了。天快黑时,柴云振冲上了被敌人占领的阵地,抓到一挺机枪猛扫,把敌人打退了。
1951年6月5日凌晨,朴达峰阻击战进行到第六天。主峰阵地还在志愿军手中——不过天亮后柴云振发现,阵地只有他一个人了。他拣了六七支冲锋枪,放到右边;拉了两箱半手榴弹,放在左边。
柴云振利用有利地势,将成捆的手榴弹和爆破筒扔向敌群,用机枪和冲锋枪轮番向山下扫射,独自一人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冲锋,到中午时分耗尽了所有弹药,手中只剩下一杆自动步枪了。后来,增援部队冲上了主峰阵地,柴云振被战友们转送到战地医院。
李天恩当时是15军的随军记者,当他听说了柴云振的英勇事迹后特别感动,立即联系有关单位采访,但得到的消息是柴云振因伤势严重已被转送到国内治疗了。
李天恩介绍,当时志愿军总部对柴云振的英勇事迹很重视。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给柴云振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彭德怀司令员和杨成武、杨勇副司令员等都到医院看望柴云振。彭德怀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活英雄。
李天恩回忆,由于柴云振是增援部队抢救下来的,他自己部队的官兵都已牺牲、打散,团里根本不知道他的情况。他被送往后方抢救之后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了音讯。
1954年,15军回国以后,组织上就指示有关部门开始查找柴云振的下落。根据一份当时保留下来的花名册,给他所在县政府发过一份调查函。后来,部队经过几次整编,驻地也不断变动,一些老同志调走的调走,退役的退役,寻人的事也就暂时搁置了。
李天恩回忆,20世纪80年代,原总政治部要编写“英雄传记”,指定要为柴云振立传。作为柴云振所在部队的军长秦基伟对此事高度重视,他指示编写组的同志:“必须千方百计找到柴云振。”时任15军宣传处处长的李天恩和群联处处长温铁汉等人,承担起这一“大海捞针”的艰巨任务。
李天恩至今仍记得他们在《四川日报》刊登的那则不到百字的寻人启事: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正,原是我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在朝鲜朴达峰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断了一根指头,战后与部队失散。请本人或知情者看到本启事后及时与原部队联系。
柴云振回忆,1984年的一天,大儿子看到这则寻人启事,拿着报纸来问柴云振:“爸,你看这上面寻找的人是不是你哟?”
柴云振接过报纸一看,说:“他是这个‘正’,我是这个‘振’,怎么会是我?”
儿子指着报纸上写的内容分析道:“你叫柴云振,找的人叫柴云正,‘振’和‘正’字音相近,而且事实与你的情况完全相同。我们去问一问,看找的是不是你?”
于是,某一日,柴云振戴着一顶破草帽在他儿子的陪同下出现在15军的大门口。
李天恩回忆,听说“大英雄柴云振”来了,他十分惊喜,同时又很紧张,因为他也没有见过柴云振,但当他用手握着柴云振的右手时,这才放下心来,他看到了柴云振的无名指缺了一截。
据柴云振回忆,朴达峰战斗负伤后,他被转到国内后方医院住院一年,柴云振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在民政局领取了1000斤大米的复员费,回到自己的家乡四川岳池老家务农。
从此,他和部队“失联”了,而在朝鲜则根据柴云振战友的描述,画了一张他的“遗像”,悬挂在朝鲜革命军事博物馆显眼的位置,供人们瞻仰纪念。
柴云振这时才得知老军长秦基伟早就派人到山西、河北、安徽、山东、江西等十几个省寻找自己30多年了。秦基伟也有一个心愿,一定要找到柴云振,找不到柴云振他死不瞑目。柴云振对秦基伟充满了感激之情。
此后不久,柴云振到北京开会,刚到宾馆住下,就被秦基伟派来的车子接到家里吃饭,回忆往事。
当秦基伟问柴云振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柴云振说:“老首长,我那一个班的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了我。我活在世上,只想代我的战友们做点事,我自己对组织没有任何要求。”
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将军闻言格外激动,他站起来向英雄敬酒。他说:“是啊,那时我们的官兵在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时,谁会想到要个名要个利要个官当呢?柴云振,好样的!”
柴云振连忙站起来说:“不行,你是将军我是兵,我敬你!”
秦基伟感慨地说:“没有你们这样英雄的兵,我这个将军就是光杆司令,能打胜仗吗?”
同席的聂济峰将军也激动地站起来向柴云振敬酒。他是柴云振所在部队45师政委,朴达峰阻击战的指挥员。
聂济峰激动地说:“这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美丽的感情。我们这些当将军的,为有柴云振这样的兵而感到骄傲!”
聂济峰回忆说,就是那天秦基伟给他交代了为柴云振写书的任务。秦基伟说:“我们要为柴云振做什么?你是大秀才,你负责为英雄写书,为英雄立传。”
1984年10月,表彰柴云振的庆功大会召开。柴云振领回迟到了30多年的勋章,30多年前他被评为“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等。当领到这些奖章时,柴云振激动地说:“想不到部队首长至今还记得我!”
据李天恩回忆,“活烈士”柴云振找到后,老将军们纷纷赶来看望老英雄,他们拉着柴云振的右手仔细辨认,又仔细查看柴云振头部的伤痕,这些是他们30多年前熟悉和记忆特别深刻的地方。这些老将军当时在志愿军中的职位和姓名,柴云振也说得清清楚楚。
1985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柴云振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
柴云振死而复生,成为当时媒体追踪的热点。
有记者问:“你当年立了那么大的功,为什么要回到农村?为什么不去找部队?”
柴云振淡淡一笑,答:“找啥啊,仗都打完了,我也该回家了。”
又淡淡一笑,答:“当兵就是为了打仗,打完仗没死就回家!”
记者赞道:“你是了不起的英雄!”
柴云振依然淡淡一笑,答:“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没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