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简言之就是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的信息影响更大。
日常生活中,如果只根据最近一时的印象去评价别人,容易使当事人受到心理伤害。大学生士兵小李是连队文书,能力突出,平时大家都爱向他请教问题。最近一次上级工作组检查,小李一时疏忽,将单位的一份材料整理错了。回班后他听到有战友小声嘀咕:“看来咱们李大文书的水平也就那个样……”小李心里很不是滋味,连续几天闷闷不乐,这就是因“近因效应”带来的“心灵创伤”。它可能会让旁观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可能会让当局者受到误解、心有郁结。
只根据一时一事评判他人未免片面。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待他人不能只凭一孔之见,要注重长期观察,结合对方一贯行为作出公允评判,这样才能规避“近因效应”带来的认知偏差。好友之间一时闹矛盾,多想想对方之前的表现就容易冰释前嫌;平时表现良好的战友偶尔犯错,要懂得容忍和谅解;评功评奖不因最近一次过失就对其评价大打折扣,综合衡量更会让人心服口服……
当然,面对“近因效应”已经带来的负面效果,处理恰当也可使之减弱甚至消失。翻译家傅雷说:“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耗费心血创作诗剧《克伦威尔》,不仅未获认可,还被嘲笑“搞文学是浪费时间”。但他敢于正视自己,更加发奋学习写作技巧,最终写就《人间喜剧》等一系列不朽名著,也因此改变了他人旧有看法。当面临“近因效应”时,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学会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得比过去更好,用自身优异表现在大家心目中形成新的正面印象。
“近因效应”也让我们知道,最后的音调容易“余音绕梁”,所以善用“近因效应”也能使之成为工作和生活的“润滑剂”。比如重视“压轴戏”,凡事收好尾,做到“曲终奏雅”;批评他人,莫忘安慰,避免激化矛盾,也让对方更能感受到真诚和勉励……
“风物长宜放眼量”,工作生活中须保持清醒头脑、考虑周全,莫为“近因效应”遮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