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健:康康,前几天营里组织战术训练,四连战士小刘训练不到半个小时就有点站不住。回到帐篷后,他脱下鞋子发现脚趾间都脱皮了,有的地方还有米粒大的水疱。
康康:这是典型的足癣症状,又叫“脚气”。虽然大家对“脚气”避而远之,但却是官兵在野外比较常见的病症。
健健:对呀,确实有不少战友为“脚气”所困,为什么官兵在野外容易得“脚气”呢?
康康:主要是由于人的足底和趾间皮肤汗腺丰富,出汗多,而且鞋子里空气流通性不好,给真菌生长提供了温床。加上部队在野外训练强度大,增强了足部的新陈代谢,比较容易患上“脚气”。
健健: “脚气”虽说不是多严重的病,但轻者奇痒难忍,重则糜烂长疱,该怎样“打败”它呢?
康康:对症用药。当脚趾间脱皮、角质化严重时,可用足光散等药物使角质软化,再使用派瑞松等抗真菌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出现了糜烂、渗液,要待脚部皮肤干燥后改用曲咪新乳膏等软膏;当足癣出现感染,原则上先局部抗细菌感染,严重感染时可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
健健:我还听医生说,野外驻训用药不方便时,也可以用一些“土办法”辅助治疗。比如,向炊事班要一些蒸馒头用的碱面,泡脚时将其倒入,泡十五分钟;也可把香蕉皮内层的软膜刮下来,捏成糊状,待脚洗净后,涂抹至患处,一般连续涂抹十几次,会有明显效果。
康康:是的,“土办法”有时也有大作用。还要注意“脚气”有传染性,为减少交叉感染,患“脚气”的战友一定要将袜子、毛巾、床单、被罩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并多次晾晒,洗涤时更是要与他人分开。
健健:在生活中该如何搞好预防呢?
康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脚气”的有效方法。平时要注意经常晾晒鞋袜,去除潮气。此外,还要每日更换袜子,并用沸水对穿过的袜子简单消毒,消除真菌繁殖的条件。另外,也要少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