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人家庭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永不褪色的印记


■夏董财 龙 亮 本报记者 李诗鹤

五枚略带锈迹的功勋纪念章,浸染了烽火岁月的痕迹。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展示了老一代官兵永不褪色的青春。在武警江西总队抚州支队组织的“家风家训”展评中,宣传干事章宇拿出了姥爷刘晶明当兵时拍摄的老式军装照和获得的纪念章,“这是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纪念章,都是我姥爷留下的”。展评结束后,章宇向记者讲述了更多他姥爷刘晶明的往事。

1947年,22岁的刘晶明在天津仁记汽车工厂上班,学会了开汽车。就在这一年,他被国民党傅作义的部队抓了壮丁,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1949年1月,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官傅作义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在国民党军官兵接受和平改编后,刘晶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刘晶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某汽车连的汽车驾驶员。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这样一句话:每一车物资都是人命换的。刘晶明所在的铁道兵团第二师奉命进驻安东,抢建安东鸭绿江便桥。作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汽车驾驶员,刘晶明担负了物资运输的重要任务。白天敌机轮番轰炸,为了及时修通炸毁的铁路,运输物资只能在火力相对较弱的晚上进行。夜色如墨,崎岖的山路上,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卡车缓缓前进。车灯不能打开,因为些许的亮光可能会让整个队伍被狡猾的敌机盯上。路面上的弹坑东一个、西一个,稍不留神,卡车掉进去就很难爬出来。章宇记得姥爷说过,为了防止卡车掉入弹坑,战士们手臂上会扎白毛巾,站在路两旁,无声地指挥着车辆前进。

1951年6月,刘晶明调整到铁道兵团直属桥梁团汽车连。第二年4月,他所在部队担负起高山至平康间的前进抢修任务。情况紧急,除了夜间进行物资运输,白天也要进行。那一天,刘晶明驾驶的卡车突然出现故障。他下车检查后,发现是卡车水箱被流弹打了一个洞,用来降温的水全部流光。紧急修补后,刘晶明跑向附近的小河装水。途中,敌机呼啸而来,投下的一枚炸弹正中姥爷的汽车,留在车上警戒的副驾驶员当场牺牲。敌机轰炸完后,继续吞吐着火舌,向地面猛烈地扫射。装水返回的姥爷连忙寻找各种掩体进行隐藏,最后躲进了一个桥洞才幸免于难。“小时候,我常常听到姥爷哼唱一首歌,一遍接着一遍唱,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章宇说,姥爷哼唱完歌后总会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那一年,刘晶明跟着部队回国。此后,他先后参与了黎湛线铁路、鹰厦线铁路建设。1957年,刘晶明复员回到地方,他的军旅生涯结束。退伍后,刘晶明从事铁路建设的物资运输工作。为了确保物资每次安全地运输到建设一线,汽车的日常维护极其重要。每天不出车的时候,刘晶明就对汽车进行保养。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检修汽车,等到检修完,天已经黑了。正因如此,他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我出生的时候,姥爷已经退休了,但忙了一辈子的他闲不住,开了一个小小的免费自行车修理铺,扳手、钳子、自制的加油壶,叮叮当当的。只要有人需要修车,姥爷总是第一时间过去维修。”章宇回忆道,有好几次家人正吃着饭,突然门外响起了一声“刘司机,我的自行车坏了,您帮忙修修吧,我下午还有急事要用”。姥爷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钻进修车铺操持起他的家伙。刚开始,因为维修技术不好,很多刚被修完的自行车不久又送回来返工。姥爷觉得挺不好意思,没事就钻进修车铺里琢磨修自行车技术。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火车,不看火车晚上就闹得睡不着觉,姥爷大半夜抱着我去铁道边看火车,看到呼啸而过的火车,我很快就睡着了。”章宇记忆中的姥爷,经常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身材偏瘦,背微微有些弯曲。他脸上布满皱纹,精神却很好。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他绝不假手于人。他的衣服都是自己来洗,常穿的那件蓝色工作服被洗得泛白也舍不得丢弃。姥爷常说的一句话是,衣服旧点、破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干净整洁。

1984年,铁道兵机关、部队、院校并入铁道部,退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章宇听母亲讲过,那一年,姥爷特意把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纪念章拿出来,擦拭了一遍又一遍。

章宇向记者介绍,姥爷生前有一个藏宝箱,里面装着他的“宝贝”,平时都是用一把挂锁锁起来。姥爷去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有机会打开它。藏宝箱里有一个用碎花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里面装着的就是纪念章和老照片。章宇说,他经常会想,姥爷开着一个免费的修车铺,像老黄牛一样,佝偻着背,埋头苦干,到底是因为什么。等到他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他明白了,那其中蕴含着一位老兵的本色。

题图制作:孙 鑫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