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百姓身边的 “电力110”


■庞利鹏 杨金利

6月25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开始公示。河北省邢台市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一班班长赵庆祥,在“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中榜上有名。离开部队21年,赵庆祥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日夜守卫电网安全,被誉为——

“赵师傅吗?凤巢园小区发生用电故障,请尽快抢修!”端午节期间,河北省邢台市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一班班长赵庆祥,不断接到求助电话。他立即带上工具,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中。

头顶烈日、肩披晚霞是电力工人的家常便饭,身在最辛苦的抢修班,赵庆祥更是不分昼夜地工作在抢修一线。自从他退伍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后,这种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21年。

赵庆祥说:“当过一次兵,永远都是兵。困难面前不能退,军人标准不能降。”在部队期间,赵庆祥就是一名冲得上、叫得响的业务尖子,两次荣立三等功。1984年他参与完成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保电任务。1991年,他作为卫星模拟发射演示人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观摩。

如今,这位54岁的退伍军人与26名同事一起,承担着邢台市13万用户的24小时供电抢修任务。2009年5月9日,邢台发生特大暴雨,赵庆祥连续奋战36个小时,最终被组织“强行”要求休息,可没过多久他又出现在抢修现场,只因为“我是班长我先上!”2016年邢台“7·19”洪灾期间,他带病奋战4天3夜,带队处理高低压故障820起,两次险些被洪水冲走。

平日里,赵庆祥总是带着小本,记下线路杆号等信息,辖区294条线路、上万根电杆位置、线路供电区域等他都一清二楚,遇到故障总能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同事们都称他是“抢修活地图”。

21年来,为赵庆祥赢得赞誉的不仅是他的本职工作,还有他助人为乐的大爱情怀。

在部队期间,赵庆祥就曾多次因做好事受到表彰。离开军营后,他助人为乐的本色不改。2015年3月22日,辖区改造停电,家住南羊市道社区张宏英的父亲由于重病必须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一刻也不能停电。赵庆祥了解情况后,立即拉来发电机为呼吸机提供了一天的“救命电”。从此,张宏英的父亲成了赵庆祥的帮扶对象。

这些年来,赵庆祥的手机没有换过号码,24小时不关机。为了服务辖区老人,他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设置成老人手机上的一个单键拨号,这样他就能第一时间接到求助电话。这个设置,帮他5次挽救了突发病症老人的生命。他还坚持帮扶吉风义、张子芳等16位空巢老人,义务为老人检修线路、更换导线、充缴电费,被老人视为“亲儿子”。

赵庆祥常说:“抢修不是目的,少停电不停电才是最好的服务。”21年来,他苦心钻研,主导参与研发的10项成果获国家专利。他提出的“网格化”抢修策略,使抢修时长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他还积极传帮带,组织配电工区21名退役军人成立“学习合作社”,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工作,他的班组里有11人成为技师、工程师等。他担任队长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还被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

离开军营21年来,赵庆祥始终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扎根配电抢修一线,把群众的事当成最大的事,用心把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事情做细、做好、做精,为需要的人送去光明与温暖,先后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