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暗藏玄机花样多 网络借贷有风险


■郭克鑫  林  海  任银妮

漫画:崔家堂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网络借贷等消费金融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完成信贷交易。不少官兵对网络借贷一知半解,还有的官兵或家人朋友遇到过网络借贷的陷阱……对官兵而言,如何看待网络借贷,网络借贷暗藏着哪些玄机和需要警惕的陷阱,又该如何防范网络借贷的风险?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和思考,笔者在部队展开调查。

低门槛引来跃跃欲试

“如果缺少消费资金,你会选择哪种方式筹款?”前不久,笔者对300余名基层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于这个问题,选择“向父母开口”和“向战友、朋友筹借”的,分别占了29%和46%,有25%的官兵选择了“向网络借贷公司借款”。调查中,笔者发现,这部分官兵多半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无需抵押、操作便捷、快速到账,谈及选择网络借贷的原因,官兵们几乎给出了一致的回答。不少官兵表示,网络借贷门槛低,并且额度限制很宽松,只需提供相关信息,通过借贷平台很快就能拿到钱,甚至几分钟即可到账。

某部中士姚克发给笔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年,小姚在老家买房子准备结婚,然而房子装修一半就没钱了。思来想去,为了不耽误婚期,他通过网络公司借了5万块钱,及时补上了婚房的装修款。半年后,小姚如期还清了借款和利息。姚克发感慨地说,如果通过银行贷款,程序十分繁琐,加之在部队本来就不方便。而网络借贷就方便多了,虽然利息高一点,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调查中还发现,虽然有些官兵赞同网络借贷,但真正参与过的官兵不足1%,大都是因买车、买房、亲人患病等急需用钱时借过款,并且数额不大,都及时还清了。而有些官兵则是接触过蚂蚁花呗、网银透支消费等借贷消费或分期付款的消费模式。

“支付宝推出的蚂蚁花呗,消费用钱很方便,按时分期付款还免利息。”上士蔡振龙对此情有独钟,他说,每个月的话费、购买生活用品等开支,都是用蚂蚁花呗支付,这样每个月的消费开支都有明细,只要下个月还上就行。因为信誉度高,他的透支额度已达2万元,急用钱时可随时透支使用。

网络借贷不仅能满足消费需求,也没有向亲友借钱那样大的压力。调研中,上等兵陈计法跟笔者说,前段时间父亲过生日,他采取借贷消费的方式给父亲网购了一部4千多元的按摩椅。虽然班长提醒他,要考虑承受能力理性消费,但小陈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虽然这属于超前消费,但用自己三四个月的津贴就能还清,而且这是他第一次给父亲买生日礼物,父亲肯定十分高兴,有啥不妥的?

面对“如果需要网络借贷,对于借贷额度怎么考虑?”的问题时,分别有19%和81%的官兵选择了“根据需求而定”与“首先考虑偿还能力”,选择“无力偿还时,让父母代替偿还”的一个没有。某旅中士曹杰说:“偿还能力是决定网络借贷额度的最重要因素,超出承受能力的部分,是坚决不会贷的。”

不良网络借贷暗藏陷阱

由于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网络借贷平台良莠不齐、借贷产品真伪难辨,特别是不良网络借贷花样翻新,诱导用户陷入不良网络借贷的陷阱。那么,有哪些不良网络借贷的陷阱呢?

陷阱一:高额的“砍头息”和逾期费。比如,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近20家“714高炮”借贷平台,这些都是期限为7天或14天的超高息短期借款,放款时预先扣取20%-30%的“砍头息”,年化利率大都超过了1500%,逾期费用每天达到40-230元不等。某用户最初借款7000元,3个月竟滚成了50多万元的债务。

陷阱二:隐匿于合同中的额外费用。有些网络借贷平台费率标示不清,在手续费、逾期费、违约金等表述上,存在很强的迷惑性、隐蔽性、欺骗性,稍有不慎就会掉进网贷陷阱。某用户从一家网贷平台借款2万元,然而还款时却发现无故多出2000元的额外费用,仔细询问后,才得知他借款时只看到利率不算太高,而隐藏合同中的、用小字标注的无抵押手续费、风险担保费等条款没看仔细。

陷阱三:模糊定义贷款利息。很多不良借贷平台,在宣传时故意将利息说得很模糊,如“利息低至5%”。不少缺乏贷款常识的用户,自然把这“5%”联想为年息,等签完合同拿到贷款才发现,5%的利息不是年息而是月息。

陷阱四:贷款利率有猫腻。网贷平台推出的现金分期业务,其中最大的猫腻就是表面贷款利率与实际贷款利率的差别:表面贷款利率是以本金总额和利息总额来计算,然后分摊到每个月,也就是号称“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贷款利率”;但要注意的是只有到期一次性付清的情况下,才是平台所宣传的贷款利率,而现金分期形式下由于本金数额在不断减少,实际贷款利率往往都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陷阱五:巧立名目先收取费用。网贷平台一般不需要先付费,一旦有平台要求先行支付所谓的律师费、核实费、保险费、保证金等,很可能就是骗局。某用户在一家网络借贷机构办理10万元的无息贷款,他按客服要求上传了材料,但在最后提交之前,平台告知用户需要向平台支付2万元的“保证金”,等贷款到账后,该笔“保证金”会和贷款一起返还给用户。然而,用户迟迟没有收到贷款,平台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陷阱六:以网贷为名骗取个人信息。某用户交购房首付款时还差5万元,收到某网贷平台的广告,宣称可以在三天内放款,就按要求提供了身份证等信息,随后再也联系不上平台工作人员。相反,之后的几个月,用户数次收到各种垃圾短信和推销电话,才得知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网贷平台泄露了。有的网贷平台要求用户上传本人的身份证信息,而后将收集的身份证信息倒卖给第三方获利。还有的网贷平台植入“木马”程序盗取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刷用户的银行卡。

陷阱七:降低网贷门槛吸引客户。“有身份证就能借款,贷款当天放款”“无抵押、无担保、不填写表格,最多借款20万”“来来来,黑户也可以贷”……这样的网贷广告随处可见,对于申请资格不高又着急用钱的人而言,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也是一个早就设计好的圈套。在这样的网贷平台借款,随之而来的则是巨额的贷款利息,利滚利还不上款的难堪,更有甚者将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暴力催收。

陷阱八:网贷与网购网游网赌等勾连行骗。有些网络借贷平台与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赌博等交织关联,将网贷广告嵌入其中,有时正浏览购物网站或打网络游戏时,就会弹出办理网络借贷的对话框,吸引客户上当受骗。

陷阱九:潜入社交平台的连环诈骗。有些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散发网贷广告,留下QQ、微信、电话等用户上钩。当用户与他联系之后,他会把用户拉到某个群里,说风控人员会在群里进行审核。等通过审核入群之后,群主则告之用户办理某个手续需交一定的费用,请转账给群里的××(群里多半会有几个名字与其相近的人)。等用户把钱转过去之后,就会有人说钱转错人了,需要重新缴费。等用户再一次缴完费,或者不想再缴费时,就会被群主踢出群。

陷阱十:以贷养贷榨取高额利润。当用户无力还款时,有些不良网贷平台,会推荐用户到新的网贷平台去借款,拆东墙补西墙,这种以贷养贷的方式,虽暂时解了燃眉之急,却又掉入了网贷的连环陷阱无法自拔。地方青年王某沉迷于网络赌博,输光了所有积蓄后,通过网络借贷筹集2万元赌资,结果又血本无归。为了还债,王某一次性从3家网贷平台借款,虽还上所欠贷款,然而债务却不知不觉越滚越多,两个月达到了30余万元。

增强辨别力远离风险

针对网络借贷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笔者就如何增强辨别力、抵抗力,有效防范网络借贷的风险,给大家提个醒:

——养成良好消费习惯。要弘扬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不良倾向,做到文明、理性、科学消费。正确对待网购、网游、网络打赏等行为,充分认清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的虚拟性,从源头上防止因网赌而贷、乱交往而贷、网游成瘾而贷等问题发生。

——选择正规借贷机构。想要获得安全的贷款,一定选择正规专业的机构。正规网络借贷机构一般有营业场所,有联系方式和营业执照等,办理借贷业务时大都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等资信材料,并且因没有实物抵押,一般放款额度不会很高,正规借贷公司一般不会要求借款人申贷前支付手续费、利息等费用。

——增强抵御诱惑能力。网贷时,不要被“低利率”“无抵押”等字样冲昏了头脑,在签订合同之前,所有项目的费用包括将来可能承担的风险,应让借贷机构、中介做出详细说明。特别注意在合同中对退款条件及流程、贷款中止时如何处理后续还贷事宜等重要细节都要明确约定。

——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在没核实清贷款机构虚实的情况下,官兵绝不能将个人身份证、家庭住址、账户等信息提供给对方,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善用法律维护权益。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如果不幸遇到网贷陷阱或遭遇网贷平台“暴雷”,官兵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上报组织,通过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依靠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减少经济损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