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岳小琳、任增荣报道:6月初,火箭军某团组织考核,对部队作战保障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表实战,要素协同不流畅、作战文书拟制不科学等多项问题被指出,为部队强化作战保障能力训练提供了参考。
该团领导介绍,调整改革后,基层点位人员分散、各要素训练难集中,部队作战保障体系化建设难度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团从打好“主动仗”入手,采取座谈调研、会议研究等方式,围绕战备状态、训练模式、战法研究等6个方面梳理出23项具体问题,开列问题清单,逐一挂账销号。他们针对作战集群内部融合不畅等实际,通过想定作业练流程、组内协同练对抗等多种训练方式,推动作战保障能力建设“换挡升级”。
前不久,该团组织实兵对抗演练,夜间转场过程中,保障分队某新型洗消车突然“趴窝”。与以往等待专业维修人员救援不同,这次他们不等不靠,依靠本级骨干迅速解决问题,确保演练顺畅推进。原来,他们根据前期下发的问题清单对照分队训练实际,主动甩掉依托式保障的“拐棍”,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保障模式。
“解决好作战与保障的融合问题,才能牵住随时能保、保则高效的‘牛鼻子’。”该团领导说,他们紧紧围绕23项具体问题抓训练,官兵找到了提高作战保障能力的发力点,开展实战化训练的思路更加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