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公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按姓氏笔画为序)


(上接第十六版)

155 谢彬蓉

谢彬蓉,女,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瓦古乡扎甘洛村教学点支教志愿者。

谢彬蓉在部队服役20年退役后,毅然选择扎根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支教至今,并已在海拔3000多米且交通不便、缺水少电的乡村学校坚持了11学期,为贫困山区孩子送去了知识和力量,被乡亲们称赞为大凉山上的“铿锵玫瑰”。

2014年,谢彬蓉第一次支教,是在西昌市一所民办彝族学校,环境卫生极差,刚到几天,眼睛就重度感染。手术后她不仅每天坚持上课,还带头打扫卫生,自掏1000多元,又四处募集了2万元,修缮了教室,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期末考试时,当她看到试卷上大段的空白和扭曲的“象形文字”,痛心地感到:教师才是这里最稀缺的资源。于是,原本准备干一学期就回家的谢彬蓉选择了留下。

2015年8月,谢彬蓉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原生态彝族村寨扎甘洛村,这里生活条件更为艰苦,教育条件更为落后。一次考试下来,10个学生的总分数才100多分。村里除了村支书会点普通话外,其他人只能用手势简单交流。贫穷落后的状况,坚定了谢彬蓉支教助学的决心,她要帮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反哺家乡、建设家乡。

她边教孩子们书本知识,边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自掏腰包组织孩子们到山外去参观学习,增长见识。经过几年努力,7名学生升入初中,其中还有一名19岁的女生。这在思想比较封闭的当地,创造了一个奇迹。现在,谢彬蓉所在的学校在全乡乃至全县都很有名,邻村的学生家长宁愿翻越大山、多走几公里路,也要送孩子来这里读书。

一次,谢彬蓉背着一名全身长满红斑、膝盖疼得无法走路的孩子回家。孩子不经意间叫了她一声“阿嫫”(彝语:妈妈),让谢彬蓉顿时泪如雨下,抱着孩子久久没有松开,内心充满了满足和感动。在扎甘洛村支教的第一学期结束时,面对村支书“还来不来”的含泪疑问,谢彬蓉坚定地说:“来!这里有我的孩子们,我怎能不来?”至今,为了这个“来”字,谢彬蓉已在大凉山坚守了5年多。

谢彬蓉荣获“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56 蓝凤秀

蓝凤秀,女,瑶族,1942年2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上绸庄村民。

蓝凤秀带领全村9名年过六旬的老人,一锹一镐,开山修路,以“愚公移山”精神300多天修成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盘山路,从此,村民有了走出深山的便捷道路。

上绸庄是一个十分闭塞偏远的小瑶寨,地处大石山深处,跟外界联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全庄原来80多口人,年轻人都不愿意留下,最后只留下了20多位老人和孩子。2006年, 64岁的蓝凤秀召集全庄村民开会商量,提出修建盘山公路的建议。修通3公里长的盘山公路,至少需要30万元。为筹措修路款,她让自己在外打工的2个儿子捐助了8万元。在蓝凤秀的感召下,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最后筹集到15万元。蓝凤秀带领庄中9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凭着坚定的信念,挥舞着简单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修了起来。开山修路需要爆破,蓝凤秀主动学习爆破知识,她先后亲手装好了2000公斤炸药,引爆了4050枚雷管。用了3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修通了这条长达3公里通往山外的公路。2014年,县交通局下拨130吨水泥,社会各界捐款3万多元,蓝凤秀带领村民将路全部硬化。

上绸庄常年缺水,村后有一个水塔,但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就会干涸。蓝凤秀先后两次自掏腰包7万元,请钻井工程队到上绸庄为村民钻水井,但两次都失败了。蓝凤秀没有放弃,继续积极寻找水源,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支持。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解决了乡亲们饮水难问题。

修路引水以后,72岁的蓝凤秀又把精力放在了庄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她动员全庄群众拿出1万多元的集体资金,自己捐款6000多元,并争取到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支持。2014年7月,投资30多万元的村文体中心建成,村民从此有了祖祖辈辈未曾敢想的文化室、戏台、标准篮球场。村民文明素质提高了,村中治安更好了,村民们都说蓝凤秀带出了一个文明示范村。

蓝凤秀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157 蒙晓梅

蒙晓梅,女,壮族,1973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北更乡中心小学教师。

多年来,蒙晓梅倾心投入救助贫困学生公益事业,在她的爱心召唤下,500多名贫困孩子得到救助,乡里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蒙妈妈”。

蒙晓梅从小命运坎坷,在乡亲们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最终成长为一名教师。她常说,自己是国家养大的孩子。1991年,蒙晓梅回村做小学老师,立志要帮助家乡家庭困难的学生,用爱心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回报乡亲们的恩情和关爱。

蒙晓梅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为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交学费,让没人照顾的学生跟自己的女儿吃住在一起,用爱心为孩子们点燃希望。“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樊秋亮就是在蒙晓梅的引领和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小秋亮2岁丧母,父亲患病完全丧失劳动力,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2014年,蒙晓梅第一次见到小秋亮后,就开始从生活点滴陪伴着他成长。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小秋亮自信开朗起来,勇敢担起家庭重担,主动帮助同学。

蒙晓梅搭建起了贫困学生和公益组织之间的爱心桥梁。2013年,她积极促成广西“良知公益”在忻城县北更乡建立贫困农民工子女助养站,每月向当地85名贫困儿童发放百元助养金,直至他们完成学业。随后,助养站服务范围还拓展到了忻城县的遂意乡、红渡镇、欧洞乡、果遂乡等贫困地区,如今每个乡镇有20-30名贫困儿童得到资助。她多次带领公益机构志愿者,走访了北更乡各个行政村156个贫困儿童的家庭和全乡37位代课教师,先后为全县贫困师生争取到爱心资金和物资,价值200多万元,资助贫困师生超过500名。在她的努力下,北更乡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受她的影响,她的很多学生加入到公益队伍中,传承着爱心公益的接力棒。

蒙晓梅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158 雷月琴

雷月琴,女,汉族,1937年11月生,贵州省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退休职工。

35年间,雷月琴走遍贵阳市的水源地,花费七年时间手绘六张南明河治污地图,详细记载了1994年至2015年南明河的治污历程,被当地视作“珍宝”。她始终奋战在护水志愿服务第一线,成为“江河卫士”和南明河“守护神”。

她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服务。1984年,47岁的雷月琴从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提前退休,长在南明河边的她决定为恢复少年时的山水风光做一点事情,于是全心投入到环境保护事业,足迹踏遍贵阳市所有水源地。2007年,贵阳市成立“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她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申请加入,成为基金会第一个志愿者。雷月琴以点点滴滴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平均每年志愿服务300小时以上。

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了南明河流域保护工作。2008年的一天,雷月琴在查看水质中发现有一大股污水直排入中曹河。她连续3天到现场查看,最终弄清楚污水来源,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从那时起,雷月琴决心摸排查清南明河流域的污染源并全部记录下来。于是,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沿着南明河流域走一走、看一看,把常走的河流手绘成地图。在地图上,仔细标记被污染的区域,重点观察的地方都用红笔数次圈画。她还逐个蹲点,向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理念,一旦发现污染河水行为,就上前劝阻和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沿河污染问题。如今,这张地图已经更新到第六版。这6张图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明显发现,沿岸的污染大户慢慢少了,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逐渐建起来了。

她带动了众多市民参与环保行列。2014年,雷月琴将获得荣誉称号的5.5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贵阳市生态文明基金会。雷月琴每年还坚持拿出3000元左右,捐献给“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她的家人也深受其影响,加入到了环保志愿者队伍中。在雷月琴的带动下,贵阳市创新母亲河保护新模式:全民“认领”河流。如今,已经有400多名市民加入护水行列。

雷月琴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十大江河卫士、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159 赛智

赛智,男,藏族,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赛银农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7年来,赛智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在谢谢村播撒爱的种子,他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脱贫致富。在他带领下,谢谢村从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成为迭部县第一个通自来水、第一个安装太阳能路灯、第一个拥有硬化篮球场的村寨。

赛智2004年承包谢谢砖厂,为了帮助本地村民增加收入,砖厂除了几位专业师傅外全部招聘本村村民。砖厂产品畅销,需要提高运输能力,他情系村民,鼓励大伙组建运输队。短短几年,村集体的运输队由原来的七辆拖拉机发展到二十多辆,家庭年均收入达七八万元。同时他以服务当地群众为己任,所开办的赛银驾校、赛银酒店等企业吸纳本地未就业大学生多达150人,有效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问题。

他乐于助人,2009年投资20万元作为村发展基金;2010年垫资27万元为全村硬化道路;2011年资助了四名大学生。通过赛智的不懈努力,谢谢村的村民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他自己出资包车、管吃管住,组织村里从未出过远门的老人、青年、贫困户到北京、拉萨、成都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让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的乡亲们真正走出了大山。当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近在眼前、布达拉宫变得触手可及时,大家热泪盈眶,爱国情怀进一步激扬,团结奋进的力量更加增强。

赛智荣获甘南州劳动模范称号。

160 潘玉莲

潘玉莲,女,汉族,1942年9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疏勒镇新市区社区居民。

潘玉莲1992年起创办“爱心课堂”至今,累计义务托管、辅导维吾尔族孩子2000多名,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潘奶奶”。

潘玉莲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维吾尔族,从小在新疆生活,早年间又在西藏做过生意,因此精通汉语和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藏语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1992年,潘玉莲回到新疆疏勒县,发现周围很多孩子暑假里无人照看。她就着手开办“爱心课堂”,把这些孩子叫到自己的家里,既可以教他们识字学知识,也防止在外面玩耍发生意外。刚开始,每天只有几个孩子来听课,潘玉莲毫不懈怠,依然认真备课、讲课。慢慢地来听课的孩子越来越多,“爱心课堂”也越办越红火。现在,每天放学后有近40个孩子来她家里学习。

潘玉莲家陈设简单,仅有几件老家具。最大的一间屋子被她用来当作“爱心课堂”,一块黑板、几张桌子和十几把凳子摆得整整齐齐。每天,她都要赶在孩子们来之前,架炉子、烧热水,让孩子们喝上热乎乎的冰糖茶水。站着讲课时间久了,双脚都肿了,她就坐下来坚持讲课。她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教辅材料、小学课本,用来辅导孩子们学习。她用细心、耐心和爱心,使那些顽皮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听课。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潘玉莲费尽了心思。

她每月的低保金,除了维持生活,其余的都用来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钱不够用她就捡废品去卖。担任社区小组长后,她将社区发给她的社区小组长生活补贴,也都用于“爱心课堂”。为了鼓励孩子学习,她买了很多小奖品,奖励给学习进步的孩子。潘玉莲每天不仅要照顾辅导“爱心课堂”的孩子们,还要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和正在上学的孙女。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她没有退缩放弃,依然坚守着“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初心。

如今,潘玉莲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却丝毫没有停办“爱心课堂”的打算。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这些维吾尔族的孩子将来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把‘爱心课堂’一直办下去。”

潘玉莲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201 王永良

王永良,男,汉族,1968年10月生,生前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区分局镇北堡镇派出所辅警。

从警十六载,王永良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多次奋不顾身救火救人、抗洪抢险。

2016年夏季的一天,王永良从镇上一名中巴车司机处得知,新小线赛马水泥厂路段有一名妇女用铁丝把自己和一个男孩绑在一起,十分危险。发案地段本属贺兰山西路派出所管辖,但两地距离较远,恐怕来不及救援。“人命关天,不能耽搁!”王永良立刻赶过去,及时挽救了两条生命。据事后了解,原来这名妇女患有精神疾病,情绪失控下试图用铁丝将两岁的儿子和自己勒死。王永良联系她的家人,将她与孩子安全接走。

2018年3月13日中午12时许,王永良利用休息时间走访群众,猛然间看到镇北堡村西侧一处农田浓烟滚滚。灾情就是命令!王永良一边拨打电话求援,一边向火灾现场跑去。看到火势迅猛,旁边的6亩槐树苗眼看就要被大火吞没,他顾不得脱下衣服,急忙投入救火。由于火借风势越来越大,在众人束手无策时,王永良运用当义务消防员时学到的技巧,强忍着热浪侵袭,组织人员迅速挖开一条防火沟带,并铲土扑灭正在燃烧的草丛,有效阻止火势蔓延,为群众挽回了财产损失。王永良双手手背均被灼伤,头发被烤焦,却不下火线,直到彻底将火扑灭。

2018年7月22日,银川市贺兰山东麓中北段突降暴雨,引发百年一遇的洪水。20时左右,镇北堡派出所接到出警指令,在当地生活20多年的王永良提出,自己地形熟,主动请战。当教导员郑建卫与王永良开车行至镇苏路时,路面已完全被淹没,而前方东侧四五十米处停着一辆皮卡车。二人前去查看。此时,山洪急剧增大,将两人连同皮卡车一起冲走。郑建卫在冲出10公里后,被消防官兵救起,王永良却一直下落不明。经过4昼夜不停搜寻,26日下午,人们终于找到王永良的遗体。

王永良被追认为烈士,追授个人一等功,荣获改革开放40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02 王进才

王进才,男,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委巡视组副处级巡视专员。

转业15年来,老兵王进才始终把见义勇为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多次面对持刀威胁的小偷从不退缩,不顾个人安危救助车祸受伤群众,以军人的姿态守护着社会的安宁。

王进才在部队锤炼23年,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参加过边境作战,只身摧毁敌人碉堡3个,毙敌8名,荣立一等功。2004年,转业到河北省委巡视办,仍保持军人本色,不管何时何地,只要遇到危险,他都会挺身而出。

他面对威胁毫不退缩,多次赤手空拳勇抓小偷。2005年12月的一个周末,当看到小偷扒窃后准备乘车逃走时,他大喝一声“不许走”,箭步上前挡住车的去路。小偷凶相毕露,其中一人掏出刀子,恶狠狠地对王进才说,“让开,不然就扎死你!”王进才毫不畏惧、寸步不让。最后110及时赶到,他和警察一起将小偷扭送到派出所。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他说:“那么多军人为了祖国的安宁幸福而献身,我看见小偷扰乱社会治安,不能不管!”

他路遇车祸急施援手,多次救助受伤人员。2016年6月10日16时许,王进才驾车携妻女回家,行至元氏县南苏段时,突然看到前方发生车祸,一位老人重伤在地,不远处另一位受伤老人正往这边爬。王进才迅速停下车跑过去,发现重伤老人意识已不清醒,太阳穴上方伤口的血喷涌而出。有着战场救护经验的他,立刻上前抱住老人头部,把T恤撕成布条,按在其伤口上止血。王进才的女儿见状紧急拨打了110和120。随后,王进才协助医生为伤者包扎好伤口后,才和妻女悄然离开。此事被媒体报道后,王进才常年坚持见义勇为的事迹才广为人知。仅2016年以来,王进才就救助过10名车祸伤者。而他把这些都当作平常事,从未跟别人提起。

王进才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河北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称号,服役期间曾荣立一等功1次。

203 王宝华

王宝华,女,汉族,1952年2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祝宅村村民。

王宝华身患癌症,多次不顾自身安危,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先后救起落水的4名儿童和1名老人,是村民们眼中的“暖心人”。

2019年1月12日下午,一名84岁老人在村里的小水塘边洗衣服,起身时不慎跌入水塘,在水中拼命挣扎。王宝华恰巧经过,赶忙边呼救边跑去救人。眼见老人开始下沉,只剩一只脚还露在水面,王宝华想也没想,立即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当时天寒地冻,水没到了胸口,王宝华身上的棉裤进水后异常沉重,水塘里淤泥又多,她拼尽全力把老人推到岸边后,自己却沉下去,没有力气上岸。闻讯赶来的村民把老人和王宝华拖上来。上岸后的她一下瘫倒在地,脸色青紫。后来大家才知晓,前一天她因身体问题刚去医院做过检查。她自身罹患癌症,经历多次手术,身体一向不好。

这已经不是王宝华第一次救人。很多年前,王宝华曾救起4名落水儿童。就在前不久,一名80岁的村民走在路上突发中风,王宝华闻讯赶来,凭着日常积累的急救知识,马上做了简单急救,及时缓解了症状,并和其他村民一起将老人送到医院。

67岁的王宝华退休前是当地乡镇的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党员,她扎根农村幼教二十多年,恪尽职守,默默奉献。这样热心肠的事儿,王宝华做过很多。每当别人有困难时,她总会伸出援助之手。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大家心里永远“闲不下来的王老师”。

王宝华荣获浙江省先进托幼工作者称号,其家庭被评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示范户。

204 王建经

王建经,男,汉族,1964年10月生,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园林管护队员工。

王建经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身体行动不便,却能在关键时刻不顾自身安危,5天内两次跳入水中,分别救起两名落水女子,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大英雄”。

2018年5月29日,一名来沁县旅游的女孩在县城湖边用手机自拍时,不小心掉入湖中。忙碌了一上午的王建经刚回到家里,从窗口向外看到有人在湖中上下扑腾,意识到有人溺水。他连忙冲出院门,一边奋力向前跑,一边脱下上衣,迅速扎入5米多深的湖中,潜游到落水者身边。王建经发现落水者是一位年轻女性,神志还比较清醒,就让她从背后抓住自己,奋力向岸边游去。到达岸边后,他却发现大坝边布满青苔,几次攀爬均未成功,自己也筋疲力尽、气喘吁吁。此时,过路群众见状纷纷上前帮忙,把两人扶上岸。王建经看到被救女孩身体并无大碍,便拿起衣服和鞋子悄然返回家中。

2018年6月2日中午,一位女学生不慎滑入湖中,同来的其他同学吓得乱作一团,拼命呼救。看到情况紧急,王建经来不及脱掉衣服,一头扎入水中。由于跑得太急,没有调整呼吸,他一下水就呛着了。但顾不得个人安危,他一边游向落水者,一边调整呼吸。最终,王建经成功将落水女孩救上岸。警察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后,他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再一次准备悄然离开,但周围群众把他围了起来,纷纷拍手称赞,并把他救人的照片在朋友圈转发点赞。

王建经荣登“中国好人榜”。

205 王冠羽

王冠羽,女,汉族,1977年2月生,天津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万米高空之上,面对突发急病的乘客,王冠羽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把机舱当成“急诊室”,经过3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成功救助危重病人,用行动坚守了救死扶伤的医生本色。

2019年1月21日晚7点左右,悉尼飞往北京的澳航QF107航班上突然响起寻找医生的广播声。王冠羽毫不犹豫走到舱尾,发现是一位50多岁的女乘客躺在地上,剧烈呕吐,胸腹部痉挛疼痛,双手抽搐,呼吸困难。王冠羽急忙蹲下检查脉搏、血压、心音,并快速按压合谷、内关、人中穴。在询问患者既往病史时,患者女儿说,母亲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在澳洲旅游期间没有异常。王冠羽快速地思考着,凭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多年临床经验,她很快做出判断:“这很可能是一例典型的航空病症,由于患者长时间坐飞机,导致下肢形成静脉血栓,现在栓子突然脱落,引发了急性肺栓塞。”病情十分紧急,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她当即嘱咐空姐给患者吸氧,保持静卧姿势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联系首都机场做好地面急救准备,等候患者下机后,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抢救。

由于飞机上药物有限,中英文差异较大,为安全起见,王冠羽交代可以给患者进行足三里等穴位及触发点按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用糖盐水补充液体。在机组人员的配合下,患者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连续吸氧静卧,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场万米高空“生死营救”,为落地后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患者家属鞠躬道谢时,王冠羽连忙摆手:“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责无旁贷。”就在2018年12月的一天,与家人在外面吃饭的王冠羽还成功救治了一位突发急病的年轻女孩。她用一次次“责无旁贷”的挺身而出,完美诠释了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

王冠羽荣获天津市道德模范称号。

206 王爱东

王爱东,男,汉族,195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委政法委退休干部。

王爱东虽已离开军营,却用11年挽救了123条性命,以实际行动继续诠释着英雄本色;虽身患心脏病,却侠肝义胆,见义勇为已成为他的习惯。王爱东牵头组建黄河志愿救援队,带领团队日夜巡逻,搜救落水群众。

每当遇到险情的时候,王爱东首先想到的是救人,曾先后4次因救人而住院治疗。2013年3月6日夜,接到有人落水的求助电话,王爱东与3名救援队队友迅速赶到事发地,拼尽全力救起落水者,由于救人后心脏不适,王爱东住院救治达43天。2017年1月26日,1名孕妇在古黄河桥不慎落水。王爱东没有丝毫迟疑便跳入寒冷彻骨的水中,当他用尽力气将孕妇推到船边时,自己却昏迷过去。

他危急时刻奋不顾身。2014年春节期间,得知宿迁城区上千只轮胎被歹徒用三角刀戳坏,王爱东不顾自身发烧和雨雪严寒,与同伴连续两个昼夜巡逻,在大年初五凌晨,发现了歹徒又在作案。面对持刀歹徒,王爱东毫不畏惧,和歹徒扭打在地,自己身上多处受伤。2019年3月9日,一名年轻女子因家庭矛盾喝下农药欲跳桥轻生。紧要关头,王爱东飞身跨过桥栏杆,将女子救起并送往医院抢救。

王爱东多年见义勇为的事迹传开后,社会各类爱心人士主动申请加入他组建的黄河志愿救援队,目前团队已建成党员先锋突击队、女子救援分队、技术救援分队等多支分队。他和他的团队参与紧急救助345起,成功救起123条鲜活的生命,还协助警方破案46起,抓获违法人员37名。同时,他把见义勇为行为拓展为“救防并重”“专群结合”“立体防范”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等讲座760余场,受众10万人次。

王爱东荣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207 牛振西

牛振西,男,汉族,1962年3月生,河南省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

从自己一个人救人到组队义务救援,14年来,牛振西带领水上义务救援队多次参与重大险情的救援,累计挽救90多条鲜活的生命。见义勇为已成为牛振西个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受到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2016年2月3日上午,河南郑州荥阳市广武镇一名2岁孩子不慎掉入35米深井中。当地多方力量齐上阵,开展紧急救援。10个小时过去,进展很不顺利。晚上7点多钟,牛振西和队友赶到。当时挖掘机和推土机已挖了17米的深坑,再挖下去可能发生塌方。救援经验丰富的牛振西运用鱼钩钓鱼原理,几经尝试,终于在黎明时分将孩子救起。

2017年暑假的一天,一名17岁女孩在黄河边游玩时不慎落水。牛振西和队员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下水打捞,却被漩涡缠住了安全绳,十分危险。最后他们艰难地把遗体打捞上来。

牛振西将自己手机号作为水上安全求助报警电话,在市110、119指挥中心备案,与之形成联动。他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只要指挥中心接到有人溺水的报警电话,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14年来,牛振西带领水上义务救援队,成功实施多起高难度救援。这支队伍也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注册志愿者152人,骨干队员80余人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

为防患于未然,牛振西和队员们开始关注事前预防。从2012年起,他们在水域周边学校开展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倡导“见义智为”“救人不舍己”的科学救生理念。7年来,开设讲座500多场,受益中小学生、大学生超3万人,大大降低了溺水事故数量。

牛振西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下转第十八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