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编书当有“序”和“跋”,古今无异。序是写在前面的话,通常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价值,犹如指路灯,为读者欣赏书中的内容指点门径;跋是写在后面的话,重在考证、辨析、评述、说明,宛若黄钟大吕的尾声,剧终仍绕梁三日。一本好书,除了内容精彩之外,还应当有一个好的“序”和“跋”,方能堪称完美,使其魅力大增。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本书,做人做事要如“序”“跋”一样瞻前顾后,才能知本正源、知错改过、进步提高。如果说,人生之“序”,是人生的初始、人生的铺陈,充满天真烂漫的色彩,那么人生之“跋”,则是人生的收敛、人生的结局,更多一些沉潜和理性的成分。
人生之“序”,其实就是人的初心,是美好的愿望。守得本愿,方得美好。所谓不忘初心,在乎的是追根寻源,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人之初那种纯真善良,不要忘记做人的良心底线,不要忘记人生的希冀梦想,不要忘记事业起步时的承诺誓言,不要忘记来时的路和要到哪儿去。砥砺前行,不懈奋斗,以达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人在开始起步时都有美好的初心,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押差押一名和尚和戴枷锁的犯人上路,结果在住店时被人放走了和尚和犯人,熟睡中的押差不仅被剃光头,还被戴上了犯人的木枷。押差一觉醒来后,摸了一下光溜溜的脑袋,自语道“和尚在”,再摸一摸木枷,又自语道“犯人在”,但左找右找,就是找不着自个儿,惊呼:“我上哪儿去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失足落马的官员,不正如押差那样,把自己硬生生弄丢了吗?他们在梦想起步、事业初升之时大都有美好向上的愿望,却在行程中面对种种诱惑,渐渐淡忘了初心,丢掉了梦想,迷失了方向。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创业扬帆之初遇到的那些矛盾、挑战乃至风险,吓退了很多探索者,能够继续前行的往往是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的勇者。然而,还有另外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味着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行文看结穴,为人重晚节”……这些谚语都在提醒人们,做人千万别倒在人生接近胜利、马上“着陆”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因忘记初心、不保晚节,乃至摔倒在人生终点线的事例并不鲜见!
写好人生结局这个“跋”,使其善始善终,不留败笔、不留遗憾,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人生课题,据此能分出境界高低、格局大小乃至成败得失。倘若你忘恩忘本,丢了初心,魂不守舍,不再严于律己,不再艰苦奋斗,不再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过去拥有的任何光环、荣誉、成绩都会变得黯淡无光,甚至会写出人生最糟糕、最痛苦、最不堪回首的“跋”。
如果说,“序”意味着开始,那么“跋”往往暗示结束。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回答如何写好“跋”这个人生课题,最重要的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永葆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赤诚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严守底线;经常为自己“修枝打杈”,扫除思想上的尘埃,保持心灵的洁净,做到为人不起贪心,当官没有野心,做事不带私心。一句话,谨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自觉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作为常识来遵循,作为良知来坚守。一个人只要不违常理、不背良心,即使有点小错或者小毛病,也不至于导致大错和沉沦。倘若再多一点自省、自警、自责意识,勇于并善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那就能逐渐使自己远离卑劣、接近高尚,摒弃“小我”、成就大我。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前不久,习主席在江西考察时,深情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深刻阐述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彰显出共产党人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质朴情怀,让我们感受到坚定信仰、坚守初心的深厚力量。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不只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抱负,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我们党的这一初心和使命相联系,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用这样的情怀来写“序”,人生才充满生机、精彩纷呈;用这样的情怀来写“跋”,人生才厚重深沉、富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