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莫当“变脸”干部


■李照达

川剧里有“变脸”表演,喜怒哀乐,瞬间变换,深受人们喜爱。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也喜欢“变脸”,这种“变脸”,人们不仅不喜欢,反而心生厌恶。有人曾形象地为这种干部画像:一副笑脸讨好上级,一副假脸敷衍同级,一副冷脸面对下级。见不同人,变不同脸。

“变脸”干部并非今人的专利,古人亦有之。清代画家郑板桥《历览》中有两句诗:“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大意是:乌纱帽刚戴头上一会儿,心态就变了;官衙上任刚踏进一只脚,脸色就变了。可谓刻画生动、入木三分。

“变脸”者之所以有市场,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个人原因。从外因看,有所好,则有所效。没有“坐轿子的”,就没有“抬轿子的”。从内因看,有人把“变脸”作为成功的捷径,不惜自作自贱、出卖人格,甚至任人驱使。

“变脸”干部看似是个人行为、个别现象,但危害严重,不能小视。其一,损害党的形象。善于用假面具掩盖真行为,喜欢投机取巧,顺风转舵,与党的作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这种干部就像寓言中的蝙蝠一样,根据需要变身份,有时称“禽”,有时叫“兽”。其二,侵蚀官兵关系。在部属面前又“作”又“装”,说官话、打官腔、摆官谱,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动不动无端训斥、横加指责,搞得部属无所适从,怨气很大。其三,影响身心健康。天天戴着面具,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生怕演得不好、变得不像,前功尽弃;也有演得太真、入戏太深的,久而久之,无法自拔,心态扭曲,心理病变,误了事业,害了家庭。

“变脸”很累,但仍有人乐此不疲,症结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善于“变脸”,说到底是没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忘记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漫漫时间长河,生命不过一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变脸”干部,欺骗的是生活,伤害的是自己。

《道德经》上讲:“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多一些淳厚,少一些轻薄;多一些朴实,少一些虚华,与其更换那些不同的面具,不如守护好自己的一颗平常心,以良好的人品官德展示人格魅力,以务实担当的作风形象树立个人威信。这样对个人、对事业、对家庭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中央军委政法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