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白金十分钟 黄金一小时


■尹继冬 王均波 本报记者 孙兴维

烈日炎炎,练兵正酣。陆军某特战旅官兵正在野外进行武装五公里训练。突然,下士小刘步子飘浮、身体晃动,离大部队越来越远。指导员徐晓杰发现情况后,马上跑过去将小刘搀扶下训练场,结果发现他已经嘴唇发白,意识模糊。

“是严重中暑!”随军出行的旅军医白永超立即组织战士将小刘搬到树荫底下,紧接着采用脱衣散热、凉水冷敷的方式给小刘紧急降温,并慢慢喂他喝了半壶淡盐水。通过测量,小刘的核心温度仍在39℃以上。白永超感到,小刘的中暑程度比想象中要严重,极有可能是热射病,需要转移到体系医院进行治疗。

在等待转移的过程中,附近炊事班官兵拿来备用贮水囊,注入冰水后将小刘放入其中。“以往我们错误地认为中暑后浸泡冷水会发生寒颤,其实完全不是。” 白永超介绍道:“降温的最佳方法就是脱去装备和衣物,快速将患者颈部以下身体浸泡到冷水中。所以现在我们旅每个炊事班都配备了备用的贮水囊,并在冷藏柜中准备了冰袋,随时准备应对官兵出现严重中暑的情况。”

通过紧急降温,在转移至第990医院前,小刘的核心温度已经降到了38.5℃。经医院检查发现,小刘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严重衰竭,各种检查结果超过正常值几十倍,被确诊为热射病并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经全力抢救后转危为安。事后,医院重症科主任、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李庆华对部队的现场紧急施救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谈道:“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从小刘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及时有效的现场施救是他转危为安的关键。

李庆华还介绍道,夏季是热射病的高发期,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类型,如诊治不及时最后可引发心、肝、肾等器官多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夏季练兵,防治热射病的常识不可或缺。

夏季的天气总是复杂多变,记者刚回到训练场,天空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刚刚结束训练的火力支援连决定延长半小时休息时间,并组织官兵进行补水。正在为官兵发放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暑药品的卫生连指导员王磊告诉记者:“我们以前经常在雨后或者小雨天气安排一些高强度训练。现在医院给我们发放了‘中暑与温度、湿度相关的热指数表’,对照表格,我们了解到在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的情况下,就算气温不高,人体的散热也会被严重影响,发生热射病的概率仍然很高。”

第二周,治疗结束后的小刘重新回到训练场。军医白永超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医院这几年的不断宣讲,基层官兵也开始掌握热射病的基本特征,懂得如何判别病症以及自救互救,为第一时间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减少了非战斗减员的发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