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关注细节,谨防“游泳肩”


■李 伟 张 翔

“扑通,扑通……”蔚蓝的游泳池内武警平顶山支队参加游泳训练的官兵接连入水,清凉的泳池一扫逼人的暑气。

“大家再回忆一下动作,今天我们进行武装泅渡。”听到指挥员的命令,刚才还水花四溅的泳池一下子没了波澜。一些见惯“大风大浪”的老兵跃跃欲试,但也有不少人面露难色,新战士王鹏宇就是其中之一。

热身完毕,大家陆续上岸准备穿戴装备,走在队伍最后的小王揉了揉胀痛的肩膀,望着吴排长欲言又止。这是他们开展游泳训练的第二周,此前一直是“旱鸭子”的小王每次训练都恨不得掏出全身力气,结果小王的肩膀开始“抗议”了。这次武装泅渡还加上了负重,他真怕自己又变回水里的“铁秤砣”。

泅渡开始,吴排长就发现了异样。不仅小王游起来十分费劲儿,就连被大家称为“浪里白条”的倪宠林看起来也有些力不从心,整个队伍的前进速度越来越慢,眼看就要到深水区,吴排长赶紧叫停。

面对排长的询问,小王这才吐露实情:“我前几天就觉得肩膀疼,有时候甚至连刷牙都觉得吃力,本以为只是和以前一样到了训练疲劳期,没想到过了这么久都不见好转。”

小王一开口,大家的话匣子也打开了。“我最近肩膀也疼得厉害,特别是热身的时候做扩胸运动,两臂向后一张,肩膀感觉要断了似的”“以前极限体能训练,一天至少几百个俯卧撑,卧推、单杠更是一项接一项,也没有肩膀疼过啊”……听着大家的话,吴排长眉头紧皱。

带着疑惑,吴排长请来军医林林和游泳馆的何教练。“这是典型的‘游泳肩’,类似我们常讲的‘跑步膝’。”何教练告诉大家,“游泳肩”是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相比其他运动,游泳时,肩关节使用更加频繁,无论哪种泳姿,都需要上臂反复做划水、外展等动作。向前划水时,肩关节必须充分打开和转动,由于水的阻力,肩部就会承受巨大压力,再加上武装泅渡训练中装备对肩部的束缚,肩关节负担更重。

“预防‘游泳肩’重在细节,热身、姿势、强度、时间等都不可忽视。”结合何教练的建议,吴排长当即和训练骨干讨论如何改进训练方式,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细分。像小王这样的初学者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尽量选取对肩关节损伤最小的蛙泳;划水过程中要重技巧、轻力量,保持肩部放松,避免耸肩;还可通过加大入水深度、缩短划距来减轻每一个划水周期的压力;同时游泳时身体呈平浮状态,动作舒展,不刻意追求速度和时间。

但对于倪宠林这样从小“泡”在水里的官兵来说,形成习惯后再规范动作并不容易。为此,何教练示范了几种热身动作,尽可能让他们通过泳前热身来预防“游泳肩”。“大家可以在站立的基础上,一手经脑后伸向对侧肩部,肘尖向上,另一只手握住其肘部向对侧牵拉,每组30秒,每次2至3组。还可以采取双手在背后互抱手肘的方式,将肩膀向后打开,注意微收腹部。”

有了何教练的指导,每次下水前,吴排长都会组织大家按照从颈到肩再到背的顺序进行热身,还在日常体能训练中加入立式哑铃平举等动作,增强肩部肌肉群力量。

两周后,支队第二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拉开战幕,第二个课目就是武装泅渡。导调组一声令下,心里憋着一口气的小王铆足了劲向前游去。“注意保存体力!”趁着换气间隙,吴排长大声提醒。

湍急的河流远比平静的泳池凶险,半程刚过,肩部的一阵剧痛险些让小王沉入水中,还好小王在战友的帮助下安全到达终点。

“从泳池到河流,水流更急、深度更深、距离更远,体力的分配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急性‘游泳肩’,那将有生命危险!”上岸后,随行军医林林严肃地说,小王更是心有余悸。

经历了水中脱险,小王再也不敢懈怠,牢牢将热身、泳姿、体力分配、放松运动等种种细节记在心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