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地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长城垛口一块砖

——军嫂王丽的人生感悟


■王胜利 江剑伟 雷雪铮

在泰山脚下的山东省泰安市,迎春路53号很有名:那里是市优抚医院。

以前有名,因为那里常年住着一群患了 “疯病”的复员退伍军人。

而今有名,因为那里有一位名叫王丽的军嫂。院内院外,熟悉不熟悉的人,听了她的故事,对这位医院膳食科科长精心照顾一群老兵都很敬佩,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前不久,我们慕名采访,与王丽面对面的时候,一个比喻不期然地跃入脑际:如果说人民军队是一座钢铁长城,那么成千上万个军嫂就是连接长城的一个个垛口。

当把这个比喻讲给王丽听时,她略作沉思后表示:“说大了,我只能算垛口上一块砖吧!”

砖的本色是什么

军嫂一颗心:奉献与博大

真的没想到,回家的路竟然如此漫长!

2012年3月,得知公公病危的时候,已经在老家伺候老人很长一段日子的王丽,刚刚返回工作岗位没几天。家里打来电话,她再也坐不住了:一定要见老人最后一面!王丽清楚,这不仅是她,也代表丈夫老许啊!

那段时间,丈夫许世浩部队上工作特别忙,班子里正是人手紧的时候,抓集训的、搞攻关的、在外进修的……人人各管一摊要紧的事儿,这让老许这个当了6年副政委的团领导实在张不开口“请假”。老人病重,他一直瞒着,既没给上级讲,也没给班子成员说。

老许当然知道,那一阵子,王丽的心早已扯成几瓣、分在了几处:在家里或病房中,伺候病重老人的时候,时常挂念着优抚医院病休的退伍老军人们;给主抓夜间射击训练的老许准备夜餐的时候,又忍不住想起了上初中的儿子学业爬坡,正长身体。

“我记得一位驻守在西藏的军人写过两句诗:‘妻子需要丈夫的胸膛,但祖国更需要战士的脊梁。’老许的脊梁既然给了部队、给了国防,我就不能再扯他的后腿了,是不是?”王丽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平静地说了这番话。

2010年10月,王丽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市优抚医院膳食科科长,负责200余名病休复员退伍军人的膳食保障工作。很快,她和同事们让连续几年一直与先进无缘的膳食科彻底改变了旧模样,病休复员退伍军人伙食上了一个大台阶,病员体质特征有了明显改善。当时,也有个别人冷嘲热讽。那时候,王丽没委屈吗?

从2005年2月到2015年2月,10年间,她和丈夫双方家中先后3位老人过世,孝心很重的老许顾不上尽孝,大小事情全靠她一个人跑前跑后、里外张罗。那时候,王丽没委屈吗?

从2005年2月到2015年2月,10年间,一家人只过了3个团圆年。万家灯火时,她还像平时一样在医院值班,在工作岗位上劳碌奔波。那时候,王丽没委屈吗?

“老许在副团职岗位一干多年,他难道不委屈吗?”王丽回忆那段经历,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委屈+委屈,这日子还能有法过吗?”在她看来,军人家庭里总得有一个人“让让步”“退一退”。作为军嫂的她,没有任何理由不主动选择“让”和“退”。更何况她的工作是在荣军医院,从事的是无比光荣的拥军事业呢!

有人说,军嫂的胸怀是用委屈撑大的。王丽的经历表明,军嫂这块砖来自泥土,经历军人家庭生活的特殊煅烧而更加胸怀博大,足够容纳所有“不如人意”,以个人牺牲和奉献,愿天下都欢乐!

砖的位置该在哪

军嫂一个梦:残缺与瑰丽

如果不是这次采访,王丽结婚23年来,除了结婚登记照以外,竟然找不到与丈夫的一张生活合影。

王丽不浪漫?不!她一直很浪漫。有一次,王丽到军营看望丈夫,现场补拍了一幅照片:丈夫在做俯卧撑,她在一旁帮着记数呢!

王丽的爸爸1955年参军入伍,跟随大部队走南闯北,先从葫芦岛到大连,后来到了武汉,再后来又转回山东长岛……

当父女俩交流的时候,爸爸常常以“家传”式的对话告诫女儿:“爸爸是个当兵的,跟着部队去过那么多地方,风景不是想看就能看的;爸爸不看风景,是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看风景。”当时还只是一名中学生的王丽,从爸爸的教诲中听懂了一个道理:当兵的人,跟普通人不一样!

到了该考虑终身大事的年龄段,王丽自己也不清楚究竟为什么,竟然打定一个主意,另一半必须是个“当兵的”。王丽说,自己当不了兵,也要干一份为兵服务的工作。机缘巧合,王丽1989年工作后,与一位军嫂成了同事。

与老许相识,正是这位军嫂的丈夫牵线搭桥。两人相恋一年后,于1996年12月31日步入婚姻殿堂。

当王丽终于成为一名军嫂的时候,很多具体事情还是让她出乎意料。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哪一件事都不能等和靠,家里那位军人既“等不来”,也“靠不住”。

2008年4月,经历了调动随迁后,王丽随调山东泰安,成为市优抚医院的一名员工。

一段生物钟紊乱的往事,王丽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刻骨铭心,虽有几分酸涩,但更多的仍然是甜蜜。

2008年,总部考核军事训练一级单位,15项考核内容,老许分工负责8项。老许组织分队夜间战斗射击,连续50多个晚上盯在射击场、铆在射击场。

为了夜间安全,老许主动取消派遣指挥车,改骑自行车。50多个夜晚骑行山路,竟然扎破了7条车胎!

王丽“陪”着丈夫上夜班,尽管不能到训练场,可也在家里等候丈夫安全回来,跟着做了50多天夜餐。

令人欣喜的是,老许负责的课目以7个满分、夜间射击97.2分顺利通过总部考核验收。两人高兴之余,身心立刻放松下来,老许一口气睡了一整天,王丽也大病一场:“熬夜”做夜餐,闹得生物钟紊乱,大半年后才慢慢调整过来。

家是什么?王丽特别欣赏诗人陆蠡一篇题为《蛛网》的散文诗中的那几句话:

家,是蛛网的中心,四面八方的道路,都奔汇到这中心。

家,是蛛网的中心,回忆的微丝,有条不紊地层层环绕这中心。

对王丽来说,这“中心”显然已经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丈夫老许和他带的兵,他带兵到哪,她一颗心就跟到哪。

建筑工匠们清楚,在一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物上,凡用到砖的地方,砖与砖之间都讲究个“严丝合缝”。王丽夫妇俩的朋友和同事们评价说,王丽的“严丝合缝”就是让军人丈夫后顾无忧。

砖的贡献谁记得

军嫂一个笑:苦涩与甜蜜

优抚医院这些病休复员退伍军人,大多精神上患有疾病。

今年五一节那天,多少年难得一笑的77岁复员退役军人芦士训,突然冲着来病房转一转的王丽笑了。王丽错愕之际,老人突然伸手抓起碗中的馒头,又用另一只手指着盘中的菜,费力地说一声:“好!”

那一刻,王丽含着泪笑了。在她看来,这一声发自复员退役军人肺腑的“好”,比多少奖励都贵重!

王丽的两个舅舅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一个牺牲成为烈士;一个在军校当教员,长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

家里当兵的和当过兵的人多,王丽特别留心党史、军史、国史上一些事儿。

1938年初,几位伤病员借给何长工拜年之际,提出到延安“见一见”毛主席和党中央。原来,他们感到在“残废医院”里受歧视,人好像没用了,提出回南方老家继续革命。毛泽东得知后,一方面表示腾出窑洞等他们到来,一方面提出把“残废医院”的“残废”两字改成“荣军”,“医院”改为“教导院”,“残废医院”变成了“荣军教导院”。简单的名称转换后,伤病员们满意了,情绪也稳定下来。

一个称呼的改变,居然稳定了军心!王丽和同事们从中深受启发:我们医院为什么还叫“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王丽和同事们不止一次地向医院和上级机关反映:院名对病员情绪的影响问题。经网上征求意见并报上级批准,今年初医院正式更名为“优抚医院”。王丽说:“让病员体面地面对公众,往往比单纯的物质给予更能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一次,王丽与丈夫回家探望王丽的父母。说起部队待遇的事,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俩啊,应该知足,两个人拿工资,孩子有人照看,生活上无忧无虑,工作上无牵无挂。当年,你们的舅舅战场上出生入死,哪里考虑过自己的待遇?”从那以后,王丽和老许两人再也没议论过工资待遇的事儿。

这段经历还真管了大用!军改期间不少战友听过之后,先是若有所思,接着频频点头:“是啊!国家和军队不亏欠咱们,转业了不能只想着向政府伸手要这待遇那待遇的,好日子还得靠咱自己创造!”

回顾这些年所经所历,王丽说,既然是一名军嫂,既然从事拥军的工作,就得有些情怀,不怕吃亏。假如每一位军嫂都能当好一块砖,长城的垛口将更加稳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