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所在的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野战医疗所,横跨3省近1000公里开展基地化卫勤演练。这是自2014年以来我参加的距离最远、课目最多、时间最长、战场环境最逼真的一次演练,特别是面对铁路输送、实弹射击、15公里武装越野、大批量“伤员”集中救治等课目时,我深切体会到,自己和“能打胜仗”还有一段距离。
演练一开始,数辆救护车呼啸而至,一下送来100多名“伤员”,胸腹贯通伤、头颈部烧烫伤、四肢骨折伤等各类战创伤交替出现。止血、包扎、固定、后送……作为收容处置组护士长,我虽然和其他护士拼尽全力,但依然手忙脚乱,问题接连出现。
当时我一肚子委屈,还追问导演组,过去都是十几个伤员,这次咋这么多?原本想讨个说法,却被导演组问了个大红脸:“每次都按老套路练,上了战场能跟得上吗?”
说实话,对于战场救护技能,我曾自信满满。2011年7月,我代表医院参加原北京军区卫生专业比武,取得静脉输液和心肺复苏两项第一。去年,我参加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组织的野战救护教练员集训,获总评第一。由于成绩突出,我被聘为全军首批文职护士,去年还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护士长。
不怕有问题,就怕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演练刚结束,我们就展开复盘检讨。结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我提出了优化组合内外科医护比例、规范组间协调流程等多项建议,均被医院采纳。
作为一名军队护理工作者,不仅要自己能战,更要保障部队官兵能战。忘不了,初次为一名战士穿刺失败时的尴尬。那时我刚被分配到科室,为一名战士输液时,因战士血压太低血管塌陷,静脉血管又非常细,连续扎了两次都不成功,最后请来了老护士为其穿刺。看到战士失望的眼神,我的心里别提多愧疚了。为了提高穿刺技术,那阵子我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用空心菜练习,有时为了体会进针的感觉,甚至拿自己练习。最终,我摸索总结出一套穿刺技法,练就了“一针见血”的本领。
一次,科室收治了一名突发心脏疾病的战士,他反复胸闷,呼吸困难,疼痛难忍。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病情虽已平稳,但仍未治愈。我观察到,这名战士总是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看奶奶的照片。我主动与他聊天,得知他的奶奶已经去世,他没有见到老人最后一面,心里十分愧疚进而抑郁,服用了3个多月的抗抑郁药物。随即,我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主管医生。在调整治疗方案的同时,我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让他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
我是一名军队医院的文职护士,肩上担负着姓“军”为兵的责任,不管将来有没有机会上战场,但当下一定要练就过硬技能,确保一声令下随时能战、战之必胜。
(刘会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