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强军的意义大家如雷贯耳,有关转型的动员、部署、教育也搞了不少。当务之急是把这些意志、决心、规划落实到实践中去,动起来、转起来、变起来。广大官兵的行动和态度决定着转型的进度、力度和深度。
本期“军营观察”之所以关注这个旅,不在于他们在转型中的探索和尝试有多出色,而在于他们有敢担敢为、敢破敢立的勇气。
随着调整改革的深入推进,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困惑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具体:“小机关带大部队”带来的不适、“人员少任务多”带来的忙乱、“有任务无经验”带来的困惑、“新装备老队员”带来的挑战、“新体制旧习俗”带来的羁绊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在躬身实践中找到方法、探明路径。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无疑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这次史上最强劲的军改,确实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不小不少,广大官兵有一些困惑和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些单位过于畏手畏脚,这也不敢干,那也不敢抓,“缓缓再说,看看再办”“宁可错过,不可出错”,把领导没说的、规定没有的、以往没干的,都视若“雷池禁区”。
一味地求保险,不干事就不出事,看起来平平安安,实际上隐藏着潜在的危机。战略机遇期必须奋力有为,国家的安全、人民的重托、军队的使命,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我们都没有理由坐等观望、犹豫迟疑。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畏缩”二字,冲锋才是永恒的姿态。人民军队几经磨难,浴火重生,刀山火海无所惧,出生入死都不怕,还在乎转型路上的那些沟沟坎坎?
习主席反复强调,敢于担当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
要敢为、有担当,这是军人使命所决定的。同时,各级也要为担当者担当,多撑腰、多鼓劲。毫无疑问,转型确有风险,一些突破常规的举措和尝试,有点瑕疵、抑或缺陷、甚至失误都在所难免。应当多为他们“卸包袱”“兜底子”,让他们始终保持那股“闯”与“冒”的气与劲。
敢为还要能为。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转型的实质就是求变。现在新体制运行的大框架搭起来了,但具体到每个层级、每个专业、每个岗位该怎么运行、如何实施,上级不可能详细规定也没办法一一规定,全军兵种多、专业杂,被过多过细的规定框住了反而更不好办,这些“空档”为广大官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改革是立体化的重塑、综合性的工程,既有关乎全局的顶层设计,也有针对局部的制度完善;既有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有个体层面的微观调整,关键是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善于发现问题,把准把稳脉搏,找到痛点痒点,观念不适应就转变观念,模式不适应就转变模式,作风不适应就转变作风,能力不适应就提高素质。把这些不适应统统拉单列条,分清责任、各个突破,进而推进转型扎扎实实落到地、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