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伤身不能再“伤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范新娜


姜 晨绘

部队演练驻训、比武竞赛等大项任务对官兵的军事技能、身体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训练强度加大的同时,训练伤也不可避免,身体上的伤病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训练和生活,部分官兵因此对未来的发展担忧,出现了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引起重视,用科学方法解开官兵心结,减少非战斗减员,保障演训任务正常进行。

“当当当”轻轻的敲门声后,咨询室门外露出了半张黝黑的脸,只见他迷彩帽的帽檐压得很低,小心翼翼地问道:“医生,我能跟您聊聊吗?”

“当然可以,有什么能帮到你的?”

他坐在椅子上,深吸了一口气,伸出右手给我看,手指上有多条伤疤。

“医生,您可以叫我小杨,上午听了您的心理课,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我这个情况应该来找您聊聊。”

“嗯,你怎么了呢?”

“我在训练的时候受了伤,已经做过两次手术了,虽然医生说可以恢复,但我还是很担心,做什么事儿都提不起劲儿来,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训练工作了,觉得自己特别没用。虽然领导、战友、家人都在安慰我、帮助我,但不知道怎么搞的,我会觉得更伤心,自己的感受不能说出来,就好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我耐心地听他讲受伤前后的故事,并不时鼓励他继续说出来。慢慢地,他内心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在倾诉中得以宣泄。

小杨的情况是因身体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有现实的刺激因素,也有其自身原因。他的心理反应一部分源于对疾病的认识不清,另一部分源于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感觉自己无助、无用,认为“手伤了就什么也做不了”。根据小杨的实际情况,我把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帮助他重建自信。

第一阶段积极关注。在咨询初期,我先是肯定了小杨主动咨询的行为,并以接纳、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和他交流,了解他的伤情,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建立了较好的咨访关系。

第二阶段认知调整。在第二阶段的咨询过程中,我主要是使小杨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重新关注到自己好的方面,从而转变其消极情绪。比如在交谈中挖掘小杨有潜力的方面,引导他认识到还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并对这些行为和情绪给予强化鼓励。此外,我还让小杨知道,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都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这是普遍存在的,而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纳这样的情绪。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谈到了受伤以来小杨每一天的变化,在聊到做得好的事情时,小杨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和小杨探讨,引导他客观正视自我、评价自我,并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目标。这样既有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又有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第三阶段行为调整。在这一阶段,小杨的情绪已经稳定,我主要教了他一些具体的调节方法。先是放松训练,如呼吸放松、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呼吸放松:先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几秒钟,然后从口腔中缓慢呼出来。渐进式放松:坐下或躺下,按照躯体从上到下的顺序,渐次对各部位肌肉先收缩,再完全松弛。接着告诉小杨心理上要保持乐观。在担心自己无法做好时,想想自己被领导、战友夸赞的场景,反复告诉自己“没问题”“我能行”,这种积极的暗示作用不可小觑。注意力转移也是调节的重要方法,当情绪不好时,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从而暂时舒缓情绪。当然也要学会适度宣泄,可以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放声大吼或尖叫。

三个阶段的咨询结束后,小杨慢慢有了变化,在演练中奋勇争先锋,脸上也重新出现了笑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