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烛光、斑斓的彩灯,一个眼里噙满泪水的小女孩在一群军校学员的簇拥下,对着生日蛋糕默默许下了生日愿望……
小女孩名叫林蕾,是贵州纳雍张洹阳光小学三年级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和解放军叔叔一起过生日。”林蕾说这是她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5月,正值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活动开展10周年之际,林蕾和另外9名师生代表受邀来到南京,跨越千里寻找“爱的源头”,与该校野战工程学院共同开展“爱心十年,黔进十载”主题实践活动。
一双双有力的手托起了孩子们的上学梦
辗转十几个小时,经过1800余公里的长途旅行后,林蕾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陆军工程大学。
当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那里时,林蕾欣喜地跑过去,激动地喊道:“叔叔,又见到你了!”
林蕾说的这个“叔叔”名叫王含丰,和她只见过一面。但如果不是那一面相见,林蕾很可能早已辍学了。
一年前,时任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七大队政委的王含丰,带领“爱心向黔进”小分队,来到位于贵州纳雍野鸡落村的张洹阳光小学,将3万余元的爱心捐款和3000元的文具器材用品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为了掌握学生们的家庭情况,爱心小分队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了家访。来到林蕾家时,她正在山坡上掰玉米,天刚刚下了小雨,她的衣服裤子上满是泥土。
家访中,王含丰得知,当时已经11岁的林蕾才读到二年级,因家庭贫困已经离开校园。王含丰问林蕾想不想读书,她郑重地点了点头。
渴望的眼神、坚定的回答让王含丰与林蕾结成了帮扶对子,他下定决心要帮这个孩子再圆“求学梦”。
林蕾的老师说,这一次家访,对林蕾影响非常大。后来,林蕾在信中写道:“感谢你们,是你们帮助我回到了学校学习,是你们温暖了一个个无助的孩子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次来到军校,看到还有不少解放军叔叔关心牵挂着他们时,林蕾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感恩的心》。
走访助学、谈心交流、书信往来……10年来,同样的军装、不同的面孔,一个个爱心之举、一股股爱心暖流,跨越千山万水,在陆军工程大学校园和贵州贫困山区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之桥。
“好心人用一双双强有力的手托起了孩子们的上学梦。”张洹阳光小学校长说,学校这两年有40多名学生顺利毕业,6人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
让鼓励成为照亮孩子们前行道路的温暖星光
谢志昌,一位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中年男子,是张洹阳光小学的校长,也是这次南京行的“领队”。
谢志昌说,张洹阳光小学所在的野鸡落村大山连绵、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师资匮乏。1993年,他和妻子在一个废弃仓库里办起了小学,也成了当地方圆数十公里唯一的一所民办小学。
“你们的爱心和帮助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谢志昌说,近些年来,在陆军工程大学官兵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学校的办学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等都有了较大改善,也更坚定了他把学校办下去的信念和信心。
在与谢志昌的交谈中笔者还了解到,除了每年定期改善小学的教学条件之外,大学还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分别用于帮扶特困家庭以及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多贫困家庭正是因为得到了爱心团队的资助,才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拓宽眼界、增长知识,爱心团队还特地安排学生们来到南京博物院、瑞金北村小学、军校图书馆等地进行参观和交流互访活动,并通过讲励志故事、谈切身体会引导学生们树立志向、奋发学习。
“外面的世界真大!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离开南京博物院时,三年级小学生杨肖激动地说。
在爱心团队的带领下,面对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小学生们一起抬起右手,齐刷刷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队伍中,个子最高的小男孩蒙春江久久凝望着纪念碑,迟迟不肯放下举起的右手。
“长大以后想当兵吗?”爱心团队成员王晓辉问蒙春江。
“想!我也想像你们一样,穿上帅气的军装,保卫国家!我还要像你们一样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弟弟妹妹们……”
谢志昌说,自从“爱心向黔进”团队走进小学后,很多小学生都和蒙春江一样崇拜着军人。每年都来的解放军叔叔们,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他们都希望能以军校学员为榜样,长大后成为阳光自信、乐于助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些年我们给小学师生们带去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资助,还有精神上的鼓励,而这种鼓励很多时候会成为照亮他们前行道路的温暖星光。”该校野战工程学院政治工作处领导说道。
要让爱心的接力棒一茬茬传下去
经多方打听,笔者联系到了“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的发起者、该校2007级学员袁道银。
“真的吗?是该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听闻孩子们来到南京,袁道银按捺不住惊喜。
谈起“爱心向黔进”助学活动的发起过程,袁道银至今记忆犹新。10年前,他和战友谢开武利用暑假来到张洹阳光小学,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了这两个年轻的军校学员。
走进校园,到处都是泥坑、水洼。教室里,破破烂烂的黑板,三尺讲台上的粉笔都只有指尖般长短。环顾四周,没有几张好桌椅,教室内的地面上都是黄土,混着积水成了一个个泥浆窝……
“条件虽然艰苦,孩子们依然渴望学习,渴望走出大山去看一看乌蒙山外的世界,去看一看课文中的天安门。”在与老师和孩子们的聊天中,袁道银深切感知到了孩子们的渴求。
回到学校后,袁道银立即发起了爱心助学倡议。没过多久,“爱心向黔进”爱心助学团队正式成立。爱心捐助如星火燎原,学校官兵、离退休干部、家属以及地方大学生纷纷加入,奉献爱心。
袁道银毕业后,将助学档案郑重地交给了团队的下一任队长,这也是每年学员毕业之际爱心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项交接内容。2018年,贵州籍学员田西接过爱心接力棒,成为“爱心向黔进”爱心助学团队的第十任队长。学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在上千名学员的接力传递下,为山区孩子们送爱心的活动从未停止。
听闻张洹阳光小学师生来南京的消息,该校职工王妍也带着早就筹集好的爱心物资来到孩子中间。2017年夏天,王妍曾跟随爱心团队走进山区,亲身体验了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后来,她帮扶了一个贫困孩子,还号召身边的家属和同事积极参加到爱心助学活动中来。
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封封牵挂的书信、一笔笔爱心汇款,无不记录着爱心传递的成果。笔者走进该校“爱心向黔进”活动资料陈列室,翻开爱心档案看到,多年来,爱心团队先后为张洹阳光小学送去了价值近30万元的钱款和物资,还设立了“爱心基金”,累计帮助240余名儿童重回校园。
如今,“爱心向黔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逐渐成为该校助学兴教、爱民帮困的一个品牌,也成为人们关爱社会、奉献爱心的一个生动载体。
“爱心向黔进”爱心助学团队还被评为首届“南京军中好人”集体,上千名军校学员接力资助300多名山区儿童的爱心故事被搬上舞台。
“‘爱心向黔进’活动不仅在山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同时也让我们的学员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这样的爱心接力棒一定要一茬茬传下去!”该校领导说道。
图片说明:
孩子们渴望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在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活动开展10周年之际,10名贵州山区师生代表受邀来到南京参观军校校园。
郭嘉悦、黄 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