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级军士长马子栋——

“老马”建功维和新战位


■熊家磊  杨邦照

近日,我第15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吊装小组,顺利分拣、吊装及转运120个平均重13吨的集装箱。

这一次,身兼吊车操作员和小组长的三级军士长马子栋,带领组员再次刷新了作业速度,比工程处预计的完成时间提前了5天。联非达团供应链管理部部长坎贝尔女士赞扬道:“吊运集装箱需要面对体力和眼力的考验,你们安全高效的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维和官兵过硬的专业素质。”

在官兵眼中,马子栋是一名沉着干练、经验丰富的吊车操作“大拿”。进驻任务区5个多月来,他已吊装集装箱200多个,成为分队吊装量最大的人。

然而在吊装小组,年龄虽不小的马子栋却是工龄最短的吊车操作手。执行维和任务前,他是光电修理技师和汽车驾驶员。

“干活不能光靠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为了开好吊车,马子栋狠下了一番功夫。国内集训期间,他白天顶着寒风在沙地上体验极端吊装环境,晚上则经常捧着书学到半夜熟悉各类数据。教练龙华礼说他“像钉子一样地铆在训练场”。

会开容易开好难。到达任务区后,马子栋懵了:面前的“老伙计”已服役多年,驾驶室操作台的显示器还存在故障,吊臂运行角度、高度、长度、货物重量等参数有时不能正常显示。

困难没有吓倒马子栋。很快,经过反复练习的他就能在没有显示屏提示的情况下准确完成吊装作业。

部署后的第一次作业,马子栋又遇到了困难:作业地点的黄沙不吃重,几块吊车支腿垫木全都被压坏。马子栋建议暂停作业后迅速返回分队,取来方钢代替支腿垫木。“方钢结实轻便,承压面积大,嵌进沙里肯定撑得住。”半小时后,20吨重的集装箱发电站平稳地落在水泥平台上。

几次作业下来,马子栋成了吊装小组的“主心骨”。战友们私下都叫他“老马”,“老马识途嘛,他的点子靠得住!”

4月中旬,长12米、重30余吨的两个大型集装箱入营。而现有吊车最大起重量是20吨。分队指挥长李萌问马子栋:“能不能双吊协同,合力把集装箱吊下来?”

“没问题,前期已经摸索过,我们一定能安全高效完成任务。”马子栋艺高人胆大。

要知道,双吊对平衡度要求很高,如果受力不均匀,很有可能拽断吊车缆绳,导致车体侧翻,箱毁人伤。

1次,2次……马子栋与另一名吊车操作手经过多次的反复尝试,一点点地找受力平衡点。1个多小时后,箱体终于实现了上升中的“绝对水平”,缓缓吊起、平稳落地。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吊装工作是最需要团队协作的,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马子栋说,“就像维和,只有所有官兵的心思都铆在战位上,凝心聚力,才能不负肩头的使命!”

图①:马子栋带领的小组在联合后勤仓库进行集装箱转运。

图②:马子栋在作业中。

杨邦照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