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灶台,是你的战位;锅碗瓢盆,是你的武器。你驻守离天最近的地方,用汗水和青春烹调逐梦强军的“兵味人生”
“当兵15年,每天做好一件事:炒菜切菜。作为炊事兵,灶台就是我的战位。”唐古拉兵站炊事班操作间,四级军士长余金涛忙得不亦乐乎。
常年守在离天最近的高原兵站,余金涛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伸手就能摘到星星。他常说,越是在高海拔地区,战友们的伙食保障越得上心。
那年,余金涛一路坐着汽车,一路伴着头痛胸闷上了唐古拉。看着眼前寸草不生的戈壁和远处的皑皑雪山,他曾怀疑自己的选择……
唐古拉山,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躺着相当于在内地负重40公斤行走。刚上山那会儿,余金涛高原反应强烈,躺在床上无法动弹。医生劝他实在不行就下山,但他心里始终有个“结”:“下山,不就成了逃兵吗?”
从那天起,余金涛时不时地向医生请教“恢复适应”方法。说来也怪,渐渐地,他的高原反应一次比一次轻。再后来,与身边那些坚守高原的老兵接触,余金涛敬佩老兵们抗击高原反应的心理素质,更感受到他们对高原的满腔深情。
“唐古拉虽苦,但只要在这里扎得下根来,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位老班长的话,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在三尺灶台烹调自己的“兵味人生”。
炊事专业相对枯燥,炊事兵每天“洗、切、炒”周而复始。看着战友吃得开心,余金涛的心里也乐开了花。然而,飘香饭菜背后的“苦”味,只有余金涛自己知道。
刚开始,余金涛不能熟练掌握刀功,切菜老是落在后面。当时正值兵站转运高峰期,他跟着老班长认真研练,每天切的土豆丝、莴笋片有好几大盆,终于练出了一手菜刀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的“刀功”……
几年工夫,余金涛自学掌握了数十种地方特色菜烹饪技术和大锅菜的做法,摸索烹饪的“肥肠鱼火锅”“兵站红烧肉”等菜品,受到过往汽车兵的青睐。有熟悉的汽车兵说,每次途经唐古拉兵站,一想到能吃上金班长的拿手菜,就特别开心……战友的开心,更是余金涛的开心。
那年夏天,兵站突然接到为300人提供食宿保障的紧急任务。当时,许多战友正在格尔木保障驻训,兵站仅剩4名炊事人员。时间紧、任务重,余金涛带着战友们硬是接下了这个“大活儿”,一周下来,他双眼熬得通红,体重瘦了好几斤。
在青藏高原工作10多年,余金涛的头发掉了很多,脸色紫中透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他说,这是唐古拉在自己身上烙下的印记。
图①:青藏线天路;图②:唐古拉兵站的兵;图③:唐古拉山口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