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日历,又到六月。孩子们刚过完“六一”,边关那些当父亲的军人迎来了初夏的明媚骄阳。
人生道路上,父亲,就是那个兼有伟岸与温情的人,那个山一样高、海一样博大的人。只是,每一个“迷彩色”的童年,都可能面临一次次难以割舍的离别,一次次难以兑现的陪伴。
在军娃的眼中,爸爸来了,又走了,总是聚少离多——这是爸爸爱的方式。父爱,总是深沉内敛、饱满细腻,却缄口不言。对于军人父亲而言,这份爱是熔铸着忠诚与奉献的情感,也是深藏在坚守背后的亲情。
在这个像父爱一样温暖的季节,即使再忙,也别忘记给远方的父亲发个短信、打个电话,道声平安、说句知心话。作为儿女,这是我们对于父爱的感恩,是一种孝道,更是我们对父亲朴实无华爱的回报。
今天,让我们走进高原边防军人家庭,用心倾听军娃对军爸的深情表白。
——编 者
西藏军娃王悦诚心心念念的节日“礼物”,迟迟没有来。
“我要爸爸。”这是7岁的王悦诚在这个“六一”,最期待的“礼物”。
几天前,远在西藏高原守防的父亲王林鼻梁一酸,在视频通话中满口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可是,他又食言了。
“爸爸是个大骗子!”小悦诚拉着妈妈的手,边走边用脚踢着路上的树叶,表达对爸爸的不满……
“悦诚考试成绩又进步了,放心吧……”在一次视频电话中,妻子邹燕的笑容与理解,让正在海拔4700多米执行任务的王林内心更加自责。他注意到,妻子身边的儿子一直耷拉着脸,不愿和他说话。
孩子长高了,其实他还没有长大。
“不管爸爸在哪里,爸爸的心永远陪着你。”六月,雪山脚下,杜鹃花开得正艳。巡逻归来途中,王林采了一朵杜鹃花,夹进笔记本里。他说,等休假时就把标本带给儿子,希望他也能看到自己驻守的高原,此刻多么美。
有一种父爱,如氧气般珍贵
别样的童年,渴望得到更多的爱
所有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渴望被关注。
前不久,军娃李星玙即将升入初中,学校组织了一场特别的仪式。仪式中,每名同学都将收到父母的一封信,并在父母的共同见证下,跨入成长的崭新阶段。
对于军娃李星玙来说,这却是个令她伤心的日子——“妈妈生病了没有来校,爸爸还在遥远的高原。”
那天,李星玙独自坐在角落里。她看着同学们拆开信封、与父母一起阅读信笺,而自己却是孤零零一人,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小星玙并不知道,仪式中,学校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个特殊环节。班主任邓文君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孩子,希望你做个勇敢的军娃……爸爸不在身边,你要学会独立自强。”
那是李星玙的父亲李勇,从高原发给女儿的一段心里话。此时此刻,小星玙的眼圈红了,她赶忙对身边同学说:“快看,我爸爸给我写信了……”
望着小星玙激动的样子,邓文君心中五味杂陈。在她所带的班级中,小星玙的故事并非个例——32名同学中,有13名西藏军娃。作为内地接收西藏军区军人子女最多的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的西藏军娃几乎遍布各个班级。
与这些军娃朝夕相伴,邓文君对他们关爱有加。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她能时常感受到这些孩子对父爱的强烈渴求。
她笑着说:“或许对于多数孩子来说,父爱从来都是‘如空气一般’的存在——身在其中,却不知其味。于边防军娃而言,军人爸爸远在高原卫国戍边,他们的陪伴则更像‘高原的氧气’一般,稀少而珍贵。”
新学期,邓文君所带班里评选出“20个‘班级小达人’”——一向热心肠的军娃唐龙鑫,众望所归地被推举为全班“最乐于助人的同学”。然而就在评选之后不久的一天中午,平日里爱管同学“闲事”的唐龙鑫,却拒绝帮助一名丢失饭卡的同学。同学们对此不理解,甚至还与他发生了争执。
“爸爸很久才回家一次,这次他又去西藏了,饭卡里有爸爸给我的生活费。”向老师倾诉后,唐龙鑫哭成了泪人。
与孩子们相处近3年的邓文君这才知道,小龙鑫所理解的父爱,就凝结在这张小小的饭卡里——他不愿帮助别人,是因为他不想与人分享这份爱。
3年的陪伴,13名军娃成长的艰辛,邓文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邓老师的记忆里,像星玙、龙鑫这样的孩子,她还接触过许多。
前不久的一次家长会,军娃罗蜜儿高兴得像个小孩子:“老师,今天我爸爸来参加家长会啦!你看,就在那儿喽。”罗蜜儿平时特别害羞,看她如此雀跃,邓文君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还有一次,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军娃小真,被一篇《我和爸妈一起春游》的家庭作文难住了。
小真说,有爸爸妈妈的日子,总是吹着寒风的冬天……他记得,春天时与父母视频,看到的却是皑皑的雪山。后来,小真倾注真情写下的《雪山下的春游》成了全班最动人的作文。
那天,军娃小鹏说,“屏幕爸爸”虽说能经常“见”到,就是拉不上他的手,享受不到他用刺人的胡茬亲我时的那份快乐……
是父亲的陪伴,让我学会坚强
可爱的军娃,因为被多方关爱变得更可爱
军人艰苦,军娃不易。
“我6岁,在日喀则上小学;7岁,跟随爸爸去了林芝上小学;直到8岁,我终于可以在成都上学啦!”
午间分享时,脸上印着高原红的军娃李筱雨,讲起自己的求学经历。其实,作为一名“迁徙军娃”的苦恼,只有李筱雨自己知道。
一学期没读完,筱雨刚刚结识了好朋友,又要离别去熟悉下一个新环境。而对于正在西藏林芝军分区服役的筱雨父亲李国林而言,这更是件苦恼事。孩子随军进藏后,没有内地户口,根本无法入读内地公立学校,无奈之下,孩子只能跟着自己工作调动一次次转学。
筱雨一天天长大,虽然比一般的孩子显得更懂事,但学习成绩却始终不理想。平时爸爸妈妈都很忙,筱雨多么希望自己能到内地的好学校读书。
“考个好成绩,让爸妈为我骄傲!”孩子的小心思,父母怎会不知道?只是太多的无奈,让这个普通的军人家庭一筹莫展。
一项暖心福利不期而至:为解决西藏军人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困难问题,西藏军区借助军地力量,与地方教育部门合办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无条件接收西藏边防军人子女。
筱雨如愿以偿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成都上学。在这个新学校里,筱雨认识了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西藏军娃,性格变得更加开朗,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李国林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暖心福利”,远没有止步于优待入学。一份成长“大礼包”,让军娃们感受到来自雪域高原的浓浓关爱。
西藏军区相继出台系列措施:凡是有子女在内地就读中小学的军人,无特殊情况必须严格落实官兵探亲休假制度;一线巡逻、外出公干,一般不选派子女来部队探亲的官兵;互联网进边防,让军娃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与坚守边防一线的军人父亲交流感情。
虽然与父亲相隔千里,幼儿园小班的罗希小朋友却感觉“爸爸就在身边”。
“爸爸假期,还要2个多月呢”“我每天都能见到爸爸”……罗希盼望,爸爸一休假每天都能送他上学。
前不久,罗希的父亲罗荣华假期结束,又回到西藏边防。“爸爸走了,你舍得吗?”当班主任方露老师问起小罗希,他不住地点头。只有罗希妈妈知道,那天早上,小罗希哭着找爸爸,到了幼儿园却主动擦去眼泪。
也许,是父亲这两个多月的陪伴,让小罗希学会了坚强。
我在努力长大,请你慢慢变老
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军人!”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梦想。而对于军娃而言,军人爸爸展示出的军人形象是那样可触可感,刻骨铭心。
幸福来得太突然。那天下午,四年级三班举办新学期首次“爸爸进课堂”活动,孩子们都在期待着神秘嘉宾的出现。让谢昊燃没有想到的是,身穿军装的爸爸,竟然出现在自己的教室里。
“你爸爸真厉害。”同学们纷纷向小昊燃投来羡慕的眼神,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种自豪。
小昊燃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与父亲谢斌相处时间并不多。他平日里性格腼腆、不爱说话,有时对父亲还有一丝“陌生”。
那天,当谢斌为同学们讲起自己的一段段边防故事时,小昊燃听得格外认真。谢斌讲到自己边防巡逻执勤的经历,又讲起在边防思念家人的心情……那一刻,小昊燃突然明白了:爸爸不是不爱我,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倾听父亲,也理解了父亲。甚至,在小昊燃的未来目标中,也编织了一个绿色的梦想。不久后,小昊燃在新学期一张登记表的理想栏里郑重地写上:军人。
天天和军娃们待在一起的班主任张雨嫣知道,缺乏父爱的军娃们,需要增强自信心和光荣感。只有当他们理解了军人父亲从事的这个特殊的职业,才能真正理解父亲那深沉的爱。也正因为如此,她和同事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军娃们感受一种幸福感——那就是被父亲关注,被父爱包围。
成绩优异的九年级军娃张立,自从今年寒假从西藏回来后,学习更加刻苦。马上就要中考了,他告诉父亲:“我要考一所好高中,大学时考军校,成为像您那样的人,保家卫国,驻守边境线。”
在成长的路上,不让一个军娃掉队。
西藏军区抓住寒暑假时机,组织开展“军事夏令营”“军人家庭才艺大比拼”等活动,促进亲情融洽;把军娃请上观礼台,请上军营晚会舞台,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坚强,分享军人父亲的荣光。
有越来越多的西藏军娃,在这份特殊的关爱中,收获健康成长。近年来,西藏军区军人子女中高考升学率屡创新高,一本线上线率明显提升。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这熟悉的旋律,道出了军娃们对父亲深沉的爱。
“从没让您骄傲,您却视我为宝”“我在努力长大,请你慢慢变老”……这是来自军娃内心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