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又好又快完成角色转变

——辽宁省阜新军分区转改文职人员融入岗位建功立业见闻


■本报记者 宋子洵 特约记者 赵 雷 通讯员 肖建勇

夜暗星稠,万籁俱寂。

辽宁省阜新军分区文职人员孙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不停跳跃……孙博正在修改完善近期的民兵训练方案。

“第一脚竟然踢到了石头上。”谁能想到,如今已在文职岗位上游刃有余的孙博,在转“文”之初竟也栽过跟头。去年底,孙博接到家乡人武部交流转改文职岗位的消息,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如愿以偿。

来到新单位,孙博本想三拳两脚打开局面,以此尽快证明“我行”。一次,他主动请缨做征兵宣传方案,没想到隔行如隔山,善于“带兵”的他却不善于“征兵”,方案修改了三次也没通过,弄得自己很尴尬。

看到孙博垂头丧气的样子,军分区政委王锐告诫他说:“想展示自己是好事,但出名挂号不可为,发力太猛容易过犹不及。一定要认清自身能力素质,摸清单位建设规律。”

一番启发点拨,让孙博恍然大悟。新岗位意味着新挑战,要适应新单位发展需要,就必须不断“补短”和“充电”。

军分区领导根据孙博之前在野战部队担任过连队主官,以及在部队考取军事学研究生的经历,主动压担子、给任务、搭平台,安排他在军分区进行战场自救互救课目授课。果然,这一次孙博不负众望,授课赢得满堂喝彩。更让孙博感到惊喜的是,随后,军分区针对每名文职人员的特点和专业特长,通过面对面培训、一对一帮扶、点对点增效的方法,为他们制订成长计划,提高建功军营的本领。

经过军分区的针对性帮带活动,去年底交流过来的11名原军种系统的文职人员,已经多次在大型活动中崭露头角,又好又快地完成了角色转变。

细河区人武部文职人员张钉,来自第79集团军某旅,曾担任组织科干事、党委秘书,工作能力突出,但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继续服役。刚来军分区时,张钉对退出现役感到十分沮丧,政治工作处主任师清阳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主动靠前疏导,通过任务引导锻炼他的能力。

从“闹心”到“舒心”,从“不适”到“舒适”,张钉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独当一面,各项工作得到上级认可,并被选调到军分区机关工作。

要让马儿跑,不能只扬鞭。在军分区党委一班人看来:应该让具有“金子”潜质的文职人才,及时得到培养和锻炼,用慧眼识才、有胆魄用才、靠环境聚才,让“金子”早日发光。

军分区去年初以来共接收21名文职人员,人员来源多样、从军经历不同、年龄层次跨度大。针对这种情况,军分区党委在做好统一培训的基础上,针对每名人员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由现役军人向文职人员迅速转变。

细河区人武部军事科科长王哲,2019年已达自主择业条件,面对进退去留有些困惑,一边是需要照顾的父母家人,一边是曾经奋斗过的人民武装工作,都难以割舍。最终,王哲选择转改文职,继续留在原军事科长岗位上工作。工作无缝对接,没有了走留的困扰,王哲工作干得更起劲了。

用当其时创佳绩。经过1年多来的实践,军分区21名文职人员先后参与执行征兵、整组、民兵训练、演习等重大任务,已成为单位全面建设的主力军。清河门区人武部军事科科长刘洋感慨地说:“从事文职岗位工作是我无悔的选择,我一定努力工作,争取干出更好的成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