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批批文职人员陆续步入军营,如何快速实现由“地方人员”向“军队人员”角色转变?4月中旬,中央军委审计署郑州审计中心4名文职人员来到第83集团军某旅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当兵锻炼。经过“杨根思部队”的淬火加钢,在杨根思“三个不相信”优良传统和特色精神的鼓舞感召下,他们是如何认识部队的?在部队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倾听他们的心得感言,见证他们融入部队、建功军营的心路历程。
从当好一名战士做起
■田文达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正式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对军营,我一直有份特殊的感情。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视军人荣誉为生命。我的童年记忆里少有玩具游戏,更多的是清晨嘹亮的起床号声,操场上盖着军绿色篷布的坦克,还有烈日下动作整齐划一的战士。那时我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也要当兵,保家卫国。
时隔多年,以全军第一批面向社会招聘文职人员的身份走进野战部队,亲身参与强军兴军伟大事业,看着熟悉的训练场和可爱的战士们,我心中的亲切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记得第一天到连队恰逢夜训,战士们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冷风一吹更加刺骨,但战士们保持跪姿据枪等战术动作纹丝不动,没有一个人动摇,没有一个人擦拭鼻尖的汗水。挂在墙上的荣誉,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令行禁止的规矩和英雄连队的荣誉已深深融入战士们的血液中。
我所在的连队曾在1947年3月被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授予“四○○高地大功连”称号,说起连队荣誉,大家如数家珍。传承至今,大功六连的成绩依然在旅里名列前茅,多次获“军事训练一级单位”“集体三等功”等荣誉。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战士的拼搏进取和对荣誉的珍视。跑出的成绩不合格就加倍训,单杠成绩不达标就利用休息时间单练。在战士们眼中,只有成绩上去了,才算不给连队抹黑,才能为连队争光。也恰是这种看似“一根筋”的劲头,凝聚起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坚强队伍。
在军营生活的这段日子,我领悟到了荣誉感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领会到了“三个不相信”精神所包含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斗志。在日常工作中,我难免会有懈怠的时候,会有畏惧困难的时候,会有畏惧失败的时候,但老连长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铮铮誓言,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军人情怀永驻心田
■刘少鹏
军旅生活是与“苦累”相伴的。能够在作战部队锻炼吃苦意识,在军营中磨砺铁的意志,亲身感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吃苦意识和拼搏精神,是我在军营中的最大收获。
我所在连队的战士们大多与我年纪相仿,有的十七八岁就应征入伍,有的名牌大学在读就携笔从戎,还有的进入社会工作后来军队锻炼。他们在入伍前也是家中的“宝”、温室里的“苗”,但此时身穿军装的他们脸上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坚毅。皮肤因长时间户外训练而变得黝黑,手掌因单杠磨砺而长出了老茧,身上的作训服也因摸爬滚打磨损严重。作家魏巍曾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这样描写战士们:“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虽然我是一名文职人员,但只要踏入军营,就要向“最可爱的人”学习,向战士们肯吃苦能拼搏的精神看齐。
艰苦的军事训练,可以培养我们的胆识;艰苦的生活环境,可以锻炼我们的拼搏精神和战斗意志。这些品格和意志的锻炼,以前都是我体会不到的。
军营中的生活紧张严肃,笔挺的军装,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枯燥的生活是常态,但也有铁骨柔情,有团结的感动,有贴心的温暖。一个班的新兵老兵在平时训练中你追我赶,谁也不肯服输,但是又空前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次周末,恰逢一名战士过生日,晚点名后,大家送上提前准备好的蛋糕,唱起生日快乐歌,让战士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这时候,连队更像一个大家庭,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穿上迷彩,我是一个兵。作为一个兵,就应该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信念磨砺自己;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简单规律的生活中,积极进取,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美好青春与祖国同在
■崔景源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小高岭战斗中,连长杨根思率领全排顽强抵抗,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转移好伤员、阵地仅剩他一人的情况下,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志愿军总部追授杨根思为“特级英雄”,命名他所在的连队为“杨根思连”。
2016年7月,南苏丹维和战场上,面对大规模武装冲突,“杨根思连”下士李磊、四级军士长杨树朋坚守岗位,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杨根思“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今天,我们在杨根思雕像前,重温英雄宣言,继承优良传统,开启强军新篇章。
来到英雄的杨根思部队当兵锻炼,弥补了我长久以来的遗憾。到了连队,与这群可爱的人朝夕相处,让我真正融入了军队。战士们每日操课八小时以上,训练时还要穿齐装具,带好武器,许多老兵由于常年高强度训练,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疾病,但在武装越野考核中,没有一位战士叫苦,更没有一位战士掉队。装备换季保养期间,不顾油污,战士们趴在车底认真清理,几百斤重的轮胎肩扛绳拉,毫无怨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连队有两件事让我强烈感受到了勤勉奋进、永争第一的精神。一是一次小长假,连队官兵花费一天休息时间挖出投雷场地,不仅效率高,而且质量标准高。二是新兵下连后进行体能考核,连队依据成绩不同分层次组建了尖子组、强化组和补差组,为后期考核争夺第一努力训练。荣誉都是拼搏出来的,我想正是有了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精神,连队才在各项建设中走在前列。
最美好的青春应当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振。部队是锻炼人的好地方,更是磨砺品性、激发热血,同时也让人沉静的地方。耽于安乐不应是年轻人所图,追求进步才是该坚定的初心。作为新时代军队文职人员,更要自律修身、永不止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强军兴军而奋斗。
将好作风带到新岗位
■路广光
在“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时节,我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踏入军营。打小的军旅梦终于在“杨根思部队”当兵锻炼的机会中得以实现,虽然这次当兵锻炼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所见所闻还是让我深有感悟,也让我的军营关键词在脑海中逐渐清晰。
“振聋发聩”,这是我踏入军营的第一感受。列队呼号、答到、拉歌的气势,让我对“振聋发聩”这个词的意义有了切身体会。站在战士们中间,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鼓膜在震动,感受到那种青筋暴起的力量,感受到那种震天撼地的气势。这种恢宏气势,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就像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就像经历了一次庄严的洗礼,让我对军人的敬重之情、向往之心更加强烈。
“五味杂陈”,这是我在军营生活的直接感受。短短几天,我已经体会到了军营生活的酸甜苦辣咸。酸是训练后睡觉翻身都不由得龇牙的酸爽;甜是战士们对我们生活训练方方面面的关怀体贴;苦是设施艰苦,训练辛苦,却从未言苦;辣是磨破的手掌,是红肿的膝盖,是被铁丝网划破的迷彩服;咸是烈日当空,面颊上的汗水淌入口中。
“奋勇争先”,这是我在军营生活的深刻感受。奋勇争先的背后是对军人责任感、使命感的追寻,是对军人荣誉感的坚贞守护。日常训练中,战士们视荣誉为生命,军营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这种追寻和守护的写实与印证。比武中不甘人后,技不如人时加班加点补训,连点名答到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点点滴滴里都是奋勇争先、舍我其谁的气概,是守护人民安全的赤胆忠心。
我相信,这次军营生活经历必会成为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一定会把当兵锻炼期间学到的好作风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倾心竭力当好文职一“兵”。
(丁 东、刘耀光、胡雄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