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这一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内在关系,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好落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指导。
所谓价值性,是指思政课具有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本质特征,重在回答教育有没有用、有什么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谓知识性,是指思政课具有满足受教育者对科学知识渴望的内在要求,重在回答教育内容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充分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两者有机统一、互为影响。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满足官兵对知识的渴求来塑造思想灵魂,从而达到价值观引导之目的。建军之初,毛泽东明确提出“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目标。新时代,习主席强调,要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塑官兵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等方面的价值性要求,始终如一、永远没变,也不可能变。
另一方面,知识在塑造价值观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是坚定政治信仰、培塑道德品德的基石。列宁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高尔基讲:“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实践证明,同样一堂课、同样的教育对象,传授的知识含量不同,教育效果会大相径庭。价值观培塑只有通过满足官兵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为官兵自觉接受并入脑入心。如果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而没有科学知识作支撑,不能满足官兵对知识的渴求,就会使教育找不准穴位、打不上鼓点,价值观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充分发挥知识的支撑、涵养作用,价值观培塑引导才会恒久稳固、富有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首先,要自觉将价值观引导作为根本取向,并寓于知识传授之中。知识是载体,价值才是目的。在讲清科学知识系统性、说理性和逻辑性的同时,把价值观讲得更鲜明,使官兵懂得提倡什么、摒弃什么,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净化心灵、塑造人格、坚定信仰,自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讲授我党我军历史时,要注重引导官兵学习英雄、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自觉升华思想境界、涵养英雄气概、担当强军重任。其次,要用丰厚知识滋养官兵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如,在讲授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时,可以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发展历程、革命先辈奋斗故事等,用官兵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以广博的知识去吸引启迪官兵,让思想理论立体起来、丰满起来,化枯燥为有趣、空洞为生动,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最后,要用情感把价值性和知识性连通起来。没有对官兵的真情实感就没有思想的共鸣,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就是一句空话。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把尊重作为根本态度,尊重官兵的感情需求、个性发展、人格尊严,不断增强教育亲和力感染力。把信任作为重要纽带,相信官兵能接受真理、坚守真理,并通过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搞好自我教育。把理解作为沟通手段,经常换位思考,促进官兵之间情感交流交融,增强教育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把关爱作为自然灵性,对官兵倾注真情、真爱和真心,在答疑释惑、解难帮困中用爱暖心、以情育人,使官兵切实感受到爱的温暖、情的真挚,从而实现获得知识与纯正价值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