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连绵的群山时常在雾霭中闪现。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使我们去红军烈士墓祭扫多了一分凝重和庄严。
沿着铺满鹅卵石的狭窄山径鱼贯而行,很快来到一方空旷处。周围苍松肃穆,山风长鸣,涧水淙淙。一座只镶嵌着一个巨大五角星的红军公墓出现于眼前。硕大的坟冢前矗立着一个不高的纪念碑,上有毛泽东同志手书“死难烈士万岁”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随着讲解员充满感情的讲解,我们的思绪被拉到了井冈山艰苦的战斗岁月。1929年1月,随着井冈山红军主力的撤出,敌人在叛徒的引领下,突袭黄洋界等五大哨口,以彭德怀为首的井冈山守军在与敌人英勇激战两昼夜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井冈山。一百多名未来得及撤出的红军重伤员不幸被俘,在威逼利诱一无所获的情况下,被赶到附近的一块稻田集体枪杀。当地群众趁着夜色将烈士遗体运走埋葬,最后形成了这个集体的红军冢。他们长眠于这绿水青山之间,没有留下姓名。青山无语,无名墓上长满粉红色的小花,在雨中连成一抹血色的风韵,渲染成一方和谐和宁静。无名英雄,无名小花,传承天地正气,同这方苍茫朴素的山水,铸就中国革命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雨水和着泪水,打湿了我的脸颊。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我们的情思深深扎根于共和国血色的基因里,那一刻更加深刻地认清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穿过蒙蒙细雨,我们默默地走上一个高岗,在一棵不起眼的树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静静地陪着无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她不仅有名有姓,而且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任组织部副部长。她的名字叫曾志。她生前曾反复叮嘱儿女亲人,自己死后不得开追悼会,一切从简,骨灰一部分一定要埋葬在井冈山上一棵普通的树下,以回报和守望这方令她魂牵梦绕的红色土地。站在她简陋的墓前,在萧瑟清冷的风雨中,我的心却仿佛在燃烧。透过晶亮的雨滴,我蓦然想到,曾志当年作为红军后方总医院的党总书记,之所以以这种方式永远守护在这里,或许是要永远与自己的伤员们在一起。她要在这小小的山坡上,深情守望自己曾生死相依的战友们。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茫茫雨雾中,她灿然的微笑仿佛与坟前摇曳的野花一起绽放,为青山绿水涂上一抹暖暖的底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者之一的何长工,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坚决要求儿女们将他葬于井冈山。据说在何长工的骨灰下葬时,天降蒙蒙细雨,当地万人空巷,人民群众自发迎接这位井冈之子。英魂归兮,山水含情,何长工永远长眠于井冈这片绿水青山之间。伫立无名烈士墓前,两代军人穿越时空精神交汇,根脉接续,化作巍巍井冈的一部分。
细雨中,我们将一束束洁白的小花轻轻插在有名或无名革命先辈墓前。苍天含悲,井冈细雨如一首无声的歌,娓娓讲述着英雄的故事,清洗、荡涤着我们的灵魂。雨中,我们贴近了井冈的心;雨中,我们融入了井冈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