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某旅召开组织生活会,王教导员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年初,机关针对“五多”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治,几个月过后,虽然各级开会次数少了、发言时间短了,但在一些领域,“五多”又披着各式各样的“新马甲”浮出水面。
有例为证。一个周五的晚上,熄灯号刚响,王教导员手机中的“服务官兵工作”微信群就发来通知:上报第一季度官兵休假情况。第二天一早,统计工作还没安排完,教导员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从强军网网盘中下载关于官兵思想情况调查摸底的通知,并于下周一12点之前上报相关情况。为此,周末第一天,官兵都在忙碌中度过。
在基层单位,王教导员的“苦恼”并非个例。近年来,“五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为何总会有“新五多”陆续登场呢?
笔者以为,究其原因还是一些单位领导处理问题时局限于就事论事,陷入“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困境,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导致“五多”就像割不完的韭菜,分散了基层精力,侵蚀了官兵获得感。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若想打赢纠治“五多”这场硬仗,就要适应改革后的新格局,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从根子上治,从全局上抓。首先要瞄准根源,纠治领导脑中的“五多”思想,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深挖细纠、自我凿刻,把依附于“五多”之上的形式主义从头脑中彻底清除;其次要改进方式,纠治机关手中的“五多”产品,进一步关闸分流,厘清职责权限,对业务工作该合则合、该分则分,让基层不断迸发活力;最后要析事明理,纠治官兵眼中的“五多”标准,通过依法治军、按纲抓建、从严治训,引导官兵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真正让官兵忙有所值、劳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