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母亲的叮嘱


■王建业

电话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她语气欢快地说起社区开展优抚信息采集、送米面慰问的事,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母亲发自内心的愉悦。“要把工作干好,不要光挂念着俺。”像以往一样,母亲认真地叮嘱我。远离故乡的日子里,母亲的叮嘱里藏着她深深的爱,是我不断拼搏和进取的动力。

母亲生长在农村,六个兄妹中排行老大,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嫁给父亲那年,最小的姑姑才6岁。父亲在县城上班,母亲成了庄稼地里的主要劳力,维持着家里十几口人的开销。

母亲虽说文化程度不高,但明事理。她那代人已把学业耽误了,就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从我记事起,在学习上,母亲总是严格要求我和姐姐,还常常带我们去外面的世界见见世面。有一年,二舅从南方部队休假探亲,捎回来几个菠萝,还奖励我和姐姐几本精致的塑料皮笔记本。第一次吃上香味四溢的菠萝,第一次拥有那么精美的笔记本,我和姐姐兴奋不已。母亲以三个舅舅当兵、考上军校的事为例,教育我从小要有理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懵懵懂懂中,我立志要以他们为榜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10岁那年,为了我和姐姐有好的读书环境,父母靠省吃俭用和借来的钱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四处求人把我们转到了城里最好的学校。最令我难忘的,是刚转学后学校合唱团选拔那件事。之前在乡村小学接触音乐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结果我没有被选上,心里非常懊恼,甚至开始厌学。母亲知道后,为了不影响我上学的积极性,带我到有音乐功底的亲戚家突击练习后,恳求选拔的老师再给我一次考核的机会。母亲的执着感动了老师,为此成全了我。接着,母亲又紧锣密鼓地为筹备我的演出服装忙活起来。那些天,为了多加工缝制出一些衣服卖钱,她连续熬到深夜,第二天天不亮就驮着装满衣服的单车到市场上售卖。最终母亲用一笔不小的零活收入买了一套质量上乘的衣服和皮鞋,让我和城里孩子一样体面地参加了县里的合唱汇演。现在回想起来,那几乎是全家半个月的伙食费。这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无私付出,不求回报。

可以说,在我成长的每个重要时期,母亲的叮嘱都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没有迷失方向。从她身上,我学会了宽容,懂得了坚强。后来,我和姐姐相继跳出农门考上中专,实现了那个年代“农转非”的跨越。姐姐毕业如愿分配到了医院,端上了“铁饭碗”。相隔两年,因为我所学专业待就业人数多,只能进入人才市场待安置。干个体、到工厂上班、自费读书学技能几条路摆在面前,母亲提出了让我报名参军的想法。她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说:“趁年轻到部队锻炼一下,长长见识,磨练一下性格,对以后有好处……”1998年冬天,母亲亲手给我戴上大红花,像当年送走3个弟弟那样,将我送上了开往南京的列车。

新兵连高强度的训练和紧张的生活,对于没有吃过苦的我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体能成了我的短板,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那段时间,我在家信中流露出消极的想法,母亲十分牵挂。她认真读每封来信并及时回信,句句叮嘱凝聚着关爱与期盼。她还让舅舅们写信,用亲身经历来激励我。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既然自己选择了从军,就一定要坚持下来当个好兵。那段时间,我开始加班加点补训。跑5公里到最艰难的阶段,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母亲的面容,她那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成为我咬牙坚持下去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我最终达到了优秀水平。

2003年8月,我把军校录取的消息电话告诉母亲,那是我参军以来母亲最高兴的事。现在想来,是母亲的不断提醒和鞭策,让我没有荒废时间,考取了军校。

有一年,母亲在一次给客户送货途中,中暑加之劳累过度,上公交车时从前门摔了下来,头部着地当场休克,从那以后落下了头部供血不足、偏头痛的病根。两年后,父亲不经意地说漏了嘴,我才得知母亲那么拼命,是为了多赚点钱为我来年结婚做准备。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从连队、学员队、大队、院机关到校机关,我经历过不少岗位,管过钱和物,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不管在哪里一定把工作干好,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别贪图钱。”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每逢遇到诱惑和困难,我总会用母亲的叮嘱来提醒自己,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

母亲老了,长期劳作使她的身体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亲戚们劝她说,子女都有出息了,不要再忙活营生了,但母亲执意不肯,坚持只要能动就不闲着。她从不轻易把痛苦表现出来,宁肯默默忍受也不打扰子女,电话里永远是报喜不报忧,永远是满满的正能量。

听着电话那端母亲的唠叨,她那满头的银发、微驼的身影仿佛出现在我眼前。母亲对我微笑着,眼角的丝丝皱纹里都闪动着慈爱,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认真地对母亲说:“妈,我一定把工作干好,您放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