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温暖的港湾是父母的怀抱,最难忘的记忆是与父母在一起欢笑嬉戏的时光。父母,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作为青年官兵,进入军营后远离父母更是一种常态,久而久之,便会惊诧地发现:本该和父母走得最近的我们,在现实中却和父母离得有点远。
距离上的远可以克服,但心灵上的远却宛如隔山。如何拉近与父母之间心灵的距离?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在与父母分享新时尚中玩在一起,不断拉近彼此的距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本期“读者圆桌”专栏邀请来自陆军第72集团军的几名战士,和大家分享他们与父母交流的秘诀——
秘诀①——
玩转“表情包”,与父母告别“尬聊”
■某旅修理一营下士 董衍鑫
自从我来到军营,从来不玩手机的爸爸也开始学着使用微信。刚开始确实聊得挺欢,但不到一个月就渐渐“没了音”,因为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爸爸平时比较严肃,与我聊天多是一些你问我答式的对话,我往往需要绞尽脑汁地找话题带节奏,感到很累。
怎么才能告别“尬聊”?我发现,表情包是个“好帮手”。有一次,我得知老家天气转冷,就给爸爸打了“注意保暖”几个字,正准备按发送键,屏幕上就弹出10多个动图,个个都是既萌又暖。于是,我就挑了个“小猫穿衣”的表情包发了过去,没想到爸爸非常激动,连夸“儿子真懂事”,开心极了。
几次“表情包”尝试,我感到文字虽能传递信息,但缺乏温度,很难真实地传递情感,即使是“早点休息”“别冻着了”等关心的话语,在对话框里也会显得生硬,而俏皮活泼的“表情包”瞬间就能让对话氛围变得温暖。
但刚开始时,爸爸也经常混淆外形相似的“表情包”:我发过去“哭笑不得”,他们却关心地问我为何“嚎啕大哭”;明明是“呵呵一笑”,他们却理解成“开心喜悦”。为此,我经常向他们介绍一些“表情包”的惯用搭配和特殊用法。一遍遍解释、一次次开怀,现在,爸爸动辄就给我来一场“表情包轰炸”:身体疲惫就发“葛优躺”,困惑不解就发“黑人问号”,开怀大笑就发“姚明脸”……
作为男性,有时候爱在心里口难开。“表情包”的出现拓宽了表达内心情感的渠道。“母亲节”那天,我为老妈送上专属表情包;爸爸过生日,我在微信里为他“吹”蜡烛、送祝福;借助卡通形象说出“我爱你”。从前感到害羞、尴尬、不自在的话,经过一番生动“包装”,变成了情感的自然流露。
自从教会父母玩转微信“表情包”,我们之间的对话就变得轻松愉悦,以往“尬聊”中频频出现的“嗯”“哦”“好的”也在慢慢消失。如今,“表情包”已经成为我和父母聊天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消除了彼此的隔阂与代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距离、增强了感情。
秘诀②——
同框拍“抖音”,架起“连心桥”
■某防空旅卫生连上等兵 楼海玲
这些天,我和妈妈在“抖音”上打得火热,这不,刚打开手机就被妈妈制作的一条做家务的抖音短视频吸引了。
视频中,老妈将我在连队打扫卫生的视频与她在家做家务的视频剪辑拼接在一起,母女二人实现“异地同框”,再配上轻快的背景音乐,逗得我乐开了花。“母女齐上阵,卫生搞干净!”看到我的评论后,老妈立马回复了一连串“奋斗”“憨笑”的表情。
从小我和妈妈的感情就很好,都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但自从我穿上军装后,妈妈就时常在电话里开玩笑,说穿不到“小棉袄”,总感觉冷飕飕的。每次在一笑而过后,我的心都有一种失落感:自从离开家之后,我和妈妈交流确实少了,慢慢的,感觉说话与生活都不在一个步调上。
来到部队后,在紧张训练之余,我喜欢刷刷“抖音”,偶尔也拍一些好玩的视频发在“抖音”上。妈妈知道后,也摸索着申请了抖音账号,第一个关注的人就是我。
“对啊,为何不让妈妈也跟我们一起玩抖音、赶时髦呢?”从那以后,一方面我经常给妈妈分享一些她喜欢的视频,譬如做菜教程、异国风情、生活常识等,还有一些滑稽搞笑的短视频,帮助妈妈拓宽视野,同时也能逗她一笑;另一方面,我也把自己的生活点滴拍摄下来,与妈妈一起分享我在军营的酸甜苦辣,每次都期盼着妈妈能第一时间给我点个“小红心”。
“海玲,你的手怎么生冻疮啦,在部队要照顾好自己。”前不久,看到我们女兵在雨水中爬过铁丝网,满身泥泞进行实弹射击的抖音视频后,老妈第一时间打来电话,我的心里顿时感到暖洋洋。我也经常与妈妈一起来个“合拍”,同框出镜,让妈妈在闲暇之余,多了一种与我“玩在一起”的途径。
在“get”抖音这个新技能后,妈妈的生活中增添了不少乐趣。在玩抖音的分享互动中,我和妈妈的交流多了起来,在无形的网络空间,我们就如同时空穿梭一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互动。在玩转抖音中,架起我们母女俩之间的“连心桥”。最近,爸爸看我和妈妈打得火热,心里也“直痒痒”,他嚷嚷着“我也要一起玩抖音,不能让闺女忽略了我这个‘老情人’啊!”
秘诀③——
“数字化”健身,互相鼓劲共进步
■某合成旅指挥保障连上等兵 程小辉
“加油,燃烧你们的卡路里!”一起健身,是我和爸妈共同的约定。每次拿到手机,我首先打开的不是微信朋友圈,而是运动软件里的好友动态,查看父母健身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他们也会点开我的健身记录,时常提醒我:“最近是不是偷懒了?运动课程咋都没进阶呀!”
入伍后,我和爸妈虽然不能常见面,平时联系也不多,但在“数字化”的运动软件中,我们一直在相互鼓励中共同进步。
记得刚进部队那会,我的体能比较差,感觉自己难以适应部队的训练强度,在与父母通话中总是牢骚满腹。“那就动起来啊,加强训练,迎头赶上!”爸爸在鼓励我的同时,推荐我下载了一款运动软件。
我的上肢力量偏弱,引体向上和四百米障碍的成绩不理想,于是我在软件上定制了强化上肢力量的“训练套餐”,每天更新自己的训练进度。
爸爸看到后,为了给我鼓励,他和妈妈也一起加入健身计划。由于平时上班久坐,他们都患上了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身体也有些发福。于是,运动健身成为我们一家人心照不宣的约定:互相监督,相互促进,看谁的健身成效更明显。
“平板卧推、左侧胸部拉伸、复合推举、双杠臂屈伸……”慢慢的,我从“低头族”变为“健身族”,业余时间从“朋友圈”“游戏圈”转向“运动圈”。每次拿到手机,我先翻开“微信运动”的步数排行榜,看一看爸妈最近的运动情况。“你瞧瞧!我和你妈今天完成十公里长跑,拿到了‘长跑达人’徽章。”父母在一起组团健身“打卡”的同时,也不忘拿出获得的成绩来跟我“炫耀”一番。
一个个进阶的课程、消耗卡路里的数值和获得的里程碑徽章,见证了我和爸妈彼此的进步。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的上肢力量有了很大的进步,单杠成绩从不及格提升到优秀,四百米障碍也跃升到了良好水准,我还被连队评为“训练进步之星”。更让我开心的是,父亲瘦身十几斤,母亲的腰疼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前几天在视频聊天时,妈妈笑着说:“爸妈虽然老了,但跟你一起健身,我们感觉越活越年轻。”看着妈妈开心的笑容,我也很开心。虽然和爸妈的距离远了,但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比入伍之前更亲密了。
秘诀④——
培养共同爱好,当好“黏合剂”
■某防空旅干扰二连中士 林锐坚
“儿子,咱家院子里的樱桃熟了,你看老爸的照片拍得怎么样?”“不错,构图合理,色调鲜艳,看了之后令人垂涎欲滴呀!”周末,刚收到老爸拍的美图,我就给他点赞加油。
看见美图得到我这个“专业人士”的认可,电话那头的父亲高兴得像个孩子,赶紧分享起自己的拍摄心得:“拍水果类照片,先把相机设置成光圈优先模式,采取黄金分割法构图,同时增加曝光补偿……”老爸口中的摄影专业术语一个接一个,颇有“专业范儿”!
从过去的每次电话不超过3分钟,到如今的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我和老爸在培养共同的爱好中不断增进感情,走得越来越近,而摄影就是我们的共同话题。
从小我就对摄影情有独钟,入伍后成了一名新闻报道员,而老爸休息时总喜欢打麻将,很少关注我的爱好和现在的工作。
改变来源于一次小“冲突”,让老爸与我一起走上了摄影之路。
去年底,上级组织基层摄影作品评选,我的摄影作品《夜火》获得了二等奖。收到印着金字的荣誉证书时,我迫不及待地向老爸报喜,没想到却被他浇了一盆冷水:“这照片,我看不太懂啊!”“那就不要懂了!”一气之下,我挂断了老爸的电话。
联想我入伍以来,与老爸的联系越来越少,电话也是越打越短,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缺乏共同的爱好,找不到有共同兴趣的聊天话题。
“儿子,老爸想跟你学摄影!”没想到,过两天老爸主动打来电话。他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欣然答应,便收了这个“学生”。
“炮弹来无影去无踪,这弹痕是怎么拍的?”“你的照片颜色很温暖,光是怎么调的?”……原以为只是与我缓和关系的临时之计,没想到老爸对摄影的兴趣真的是越来越浓,问题更是一个接着一个。我详细地向他讲述拍摄方法,交流拍摄心得,还把收藏的教学视频推荐给他。
短短几个月,摄影成了我和老爸增进感情的“黏合剂”,虽然远隔千里,但这个共同的爱好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在我的悉心“帮教”下,老爸从摄影“小白”,俨然成了“发烧友”。
“儿子,等你休假时,我们一起去旅游!”电话里,老爸乐呵呵地说。他告诉我,刚买了一套新相机,要用快门记录下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时光。
(由童祖静、陈 朴、赵 威、侯 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