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胜仗,最需要的是能力强,而不仅是成绩好
“应试”二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为了应对考试,一些人摸索总结的“应试技巧”虽管用,但由此而形成“应试思维”,以拿高分、夺锦标为目的,久之可能会导致思想固化,行为僵化,能力弱化。
产生“应试思维”,从根本上说是和平思想在作祟。一些人以不打仗的思想准备打仗,把考核程序化、功利化,平常训练一味练“规定动作”,结果一遇紧急情况就感到“吃紧”,甚至手足无措。考试的目的是督促、加强、检验官兵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若以“应试技巧”来应付,虽也能通过考核,但该熟悉的装备技战术性能不熟悉,该掌握的基本作战方式不掌握,该清楚的注意事项不清楚,有的即使掌握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仅仅一考了之,那么未来战场上,何谈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战术的灵活运用,情况处置的快速得当?
一定程度上,“应试思维”给分数与能力画上了等号。分数虽说是成绩的客观体现,却不一定是能力的真实反映。能打胜仗,最需要的是能力强,而不仅是成绩好。当年,北洋水师在平时训练考核中预量码数,设置浮标,“平日操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训练成绩自然赏心悦目,但最终却在历史的“考核”下一败涂地。历史这本教科书反复告诫我们,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过分追求分数,以分数论“英雄”,只会蒙蔽上级,自欺欺人,让练兵备战难以聚焦,实战化训练缺乏靶向,作战能力缺少检验。如若长此以往,难保历史的悲剧不会再次重演。
习主席强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只有用应战思维取代“应试思维”,才能真正把习主席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要以实战需求为牵引,对准实战需要设置考题内容和考核方式,突出考核的实用性、实战化,将训练、考核、运用、实战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在一条中心轴上,实现以考促建、以考促训、以考促战、以战领考。要培养战略眼光,不断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军事理念,创新作战方式,摆脱“模板依赖”,积极探索求变,切实提升应战能力,让应战思维在头脑中牢牢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