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过好远程机动的“健康关”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医院军医 刘 凯

在远距离机动过程中,确保官兵“一到战场即投入战斗”,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做好卫生防护显得尤为重要。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梳理总结出一些在野外不同运输方式的健康心得,可供参考。

摩托化输送—晕车疲劳需预防

【镜头回放】一次,部队前往高原执行任务,由于梯队多、单梯队长,前车驶过后卷起大量沙土。为避免沙尘影响,大家把篷布解下,车辆挂篷行驶。结果,七连下士小杜出现了晕车症状。到达小休息点后,大家纷纷下车调整,不少战友反映:虽然一直在车里坐着,却感觉四肢无力、精神涣散、腰酸背痛。

在摩托化行军时,通常参加人数多、动用车辆多、梯队距离长,途中的卫生防护难度大。在野外行驶时,汽车颠簸震动,乘员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全身肌肉尤其是腰背肌肉常处于高度静力紧张状态,容易腰酸背痛。

【防护建议】摩托化行军前,全体乘员,特别是驾驶员需要充分休息,以防因瞌睡发生车祸。运输车内,官兵携行着的背囊,可供每名乘员就座。坐背囊时,可采取车厢两侧各一列、中间两列的方法进行排列。两侧乘员背靠车厢,中间两列则互相靠背而坐,这种坐法可以减轻静力紧张,缓解疲劳。

在行军梯队中,前后车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防止吸入过多的灰尘;同时加强通风,必要时可以佩戴防尘口罩,减轻汽车废气及灰尘的影响。容易晕车的官兵要避免喝水过多或吃饭过饱,并尽可能坐在车厢前排靠边位置,必要时可服用抗晕药。值得注意的是:上车之后应及时坐下,人未坐定不得开车;久坐后,下车要稳当,不可猛跳。

机械化部队行军—强制体位要注意

【镜头回放】一次合成演训,小王和小李猫在狭小的战车空间内,全神贯注地通过布满弹坑、断崖、土岭的特殊路段,身体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剧烈颠簸。几个小时的远程机动下来,两人全身酸痛:手也抬不高了,腿也迈不动了。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所导致的腰肌劳损,让小王和小李痛苦不堪。

在行军过程中,机体往往需要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强制体位。这使得个别器官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某些部位长期遭受压迫、牵拉、摩擦等,从而使机体发生功能性、甚至器质性的变化。比如长时间的站立位,容易使足、胫部肌肉过劳、韧带拉长、足弓逐渐变平。

【防护建议】在机动前后,官兵可选择适当的体疗项目,来矫正或缓解强制体位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身体软组织的强度和韧性。如久坐的官兵可以选择跳步、爬梯;长时间站位人员可以选择仰卧起坐、倒立、屈膝滚腰等;屈曲、倾斜、蹲位者可以选择使用哑铃、单双杠、健身球等器材进行训练。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改善作业环境,配发个人防护用品,如护腰带、护颈带等。

空中作业—身心得兼顾

【镜头回放】侦察兵小颜初次搭乘直升机训练机降课目时,感到耳鸣症状明显,后来由于机身受风沙影响颠簸较大,小颜又出现了心跳加速、呼吸变快、焦虑不安的情况。

如果机舱内湿度小、温度低、噪声大、颠簸时间长,人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反应。如在机身升降过程中,内耳鼓室容易形成负压,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而乘员在空中也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加重官兵的心理负荷。

【防护措施】机动前,应当对乘员进行体格检查;登机前2小时左右,可补充热食,不要在就餐后立即登机,忌进食过饱或空腹登机;登机前需充分休息,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保持好生理和心理状态。如果在空中出现耳部不适的症状,可以通过吞咽动作、捏鼻闭嘴鼓气等方式减轻耳咽管压力。而对于执行机降、跳伞等任务的官兵,如果出现了恐惧心理,则要引起重视。可对他们提前进行心理干预,比如采取心理行为疗法来治疗,或者在地面上进行模拟训练,逐步克服恐惧等不良心理。

(张 嘉、孙振者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