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汶川震后11年——

有位老兵一直没有离开


■孙绍建 本报记者 杨明月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1年。

从位于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走出来,几位游客还在擦拭着眼角。当年,这里是汶川受损最严重的地方,那座标志性的时钟表盘雕塑就在不远处——漩口中学遗址。

沿着平坦宽阔的道路走向半山腰的渔子溪村,记者的思绪还沉浸在那片瓦砾废墟和残垣断壁中。一抬头,却恍如隔世:

一片片粉色、红色、白色的芍药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花丛间游人如织,熙来攘往。道路两旁,一座座漂亮的民宿、旅馆错落有致,沿街叫卖土特产的村民们正用嘹亮的川音招呼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人间四月芳菲尽,映秀芍药始盛开。五一前后,被百亩芍药花田环抱的渔子溪村,正在举行“2019映秀首届春季旅游文化节暨最美映秀摄影大赛”,游客纷至沓来。

“芍药花一开,就盼着他回来。”5月1日,渔子溪村村民等来了他们期盼的人。这片芍药花田,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才栽种起来的,这个旅游文化节,也是他提议创办的。

他叫邹凌,村民们都叫他“邹总”,年纪小的孩子叫他“邹爷爷”。

他带给渔子溪村的,远不止这片美丽的芍药花田。

11年前灾难降临,老兵千里驰援

“11年啊,谁能这样坚持11年?”5月2日晚上,渔子溪村村口广场,篝火还未燃尽,游客和村民们正围成一圈,快乐地跳着锅庄舞。村民连华玉红着眼眶,给记者翻看她手机里的照片:“这是邹总和村民们在坝坝宴上……这是我们在村口迎接他……”

11年过去,渔子溪村村民提起地震已经不会掉眼泪了,但提起一直不离不弃帮助他们的邹凌,却总会眼含热泪。

2008年5月17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时任天津泰达蓝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邹凌和公司的另外5名退役军人,带着物资赶到了映秀。去灾区前,他曾告诉大家,此去危险重重,要改变主意还来得及。但是,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

危险果真如影随形。一路上,不时滚落的山石没有吓退这群经过部队淬炼的老兵。汶川、北川、都江堰、绵竹、什邡……很多地震受灾地区都留下了这支队伍的足迹。为了不给救援队伍添乱,他们经常步行穿梭在远离安置点的偏远地方,靠手提肩扛把物资送到群众手中。村民们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邹凌回答:“我们从天津来的,党派来的。”他们还和村支部在废墟上的帐篷里联合成立临时党支部,郑重宣誓:不落下一个人。

渔子溪村老村支书蒋永福记得,当时邹凌专门找到他,询问村里还需要什么帮助。那时渔子溪村还没有像映秀其他一些村子那样进行集中安置,救助物资和人员并不充足,所以邹凌团队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

蒋永福对此已经很感激了。他没想到的是,此后邹凌一直和他保持联系,不断给村子提供着各种帮助。那一年春节前夕,邹凌打来电话,仔细向他打听当地过年的习俗,提出想把村民组织起来一起过年,让大家暂时忘记悲痛,鼓起生活的斗志。

蒋永福后来才知道,邹凌从小家境贫寒,父亲长期患病卧床,靠母亲种地养活一大家人,村里人给了他家很多帮衬。12岁那年他母亲去世,那个春节,就是村里人和他们一起过的。之后邹凌吃着百家饭长大,直到离开村子,参军入伍。

11年的除夕之夜,老兵温暖相伴

2008年腊月十八,邹凌和同伴带着年货和演出队来到渔子溪村,和村民们一起过年。晚会很快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不少人还准备了精彩的节目。晚会效果出乎大家意料,他们开心地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看节目,绚丽的焰火照亮了夜空。欢声笑语中,渔子溪村村民度过了震后第一个春节。那一刻,所有人都相信,明天会更好。

2009年大年初一,大雪纷飞。村民们排着长队,依依不舍地给邹凌一行人送行。许多村民带着香肠、腊肉等特产,执意让“好人们”收下。有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不便前来,特意嘱咐儿孙一定要把他们送上车。

邹凌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他对前来送行的村民许诺:“我就是这个村里的人,我还会再回来。”

村民们一直把他们送到了山下。路过地震遇难者公墓时,邹凌想起了自己的双亲,“往年这个时候我应该在自己父母坟前磕头,今天我给这里的亲人们磕头。”说完,这个高大的北方汉子,朝着公墓的方向磕了头。村民们都流泪了,他们知道,这位好人是真的把他们的亲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第二年的春节,不仅邹凌和同伴来了,很多曾是文艺骨干的退役军人也专程赶来为大家表演节目。因为参加人数太多,这一年的春晚在附近的老街村举行。在老街村,一个退伍老兵因为在地震中经历家毁人亡,一直提不起生活的劲头。当他得知有这么一群老兵千里赶来只为了让他们过一个好年时,他举起了酒杯向大家致敬:“如果我们不好好继续生活下去,真的就对不起你们的苦心了。”

此后的每一个春节,邹凌和同伴都会如约而至。每一次他们都发现,村子越来越美,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11年间帮扶重建,老兵不离不弃

“你不要操那么多心,好辛苦哦”“做梦都梦见你来,你经常回来我就高兴”……

邹凌工作繁忙,每年回渔子溪村的时候其实并不多,但他和村民们的情谊从未因距离和时间减了分毫。

5月2日上午,92岁的雷奶奶见到邹凌“回家”,高兴地拿出珍藏的糖果和橘子塞在他手里,还拿出一件新衬衫让他穿上。看着邹凌穿着自己托人买的衬衫很合身,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得知邹凌要回来,她那几天每天都会到村口的凉亭去等候,直到太阳落山。

“除了作为党员和老兵那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村民们带给他的家庭般的温暖,也是邹凌坚持至今的一种动力。”邹凌的团队成员贺炯说道。

但在渔子溪村村民看来,他们从邹凌身上感受到的温暖更多。村民连华梅患病瘫痪在床,邹凌获悉后,联系一位专家为她治疗,如今她已经可以下地走动;老村主任马锡章2012年不幸患上白血病,邹凌自掏腰包承担了数额巨大的治疗费用,让老马“多活了6年”,直到去年因意外去世……

4月末,村民李素群做了一个美梦,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昨晚梦见我们的水厂已经建成,我在水厂当搬运工,干得满头是汗。邹总给了我一瓶矿泉水,我喝在嘴里好甜好甜。我喝着矿泉水,坐着手扶电梯,开心地大喊‘好幸福’……然后我就笑醒了。”

李素群说的矿泉水厂,是邹凌计划投资在村里兴建的矿泉水厂。震后映秀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资源、没有项目,如何增加群众的发展信心成为党委政府的难题。为此,邹凌团队和当地政府一直在研究和探索渔子溪村的发展之路。这些年,邹凌已经在村里投资了许多项目,除了兴办农家乐和旅游公司,他们还发现村里的山泉适合做矿泉水,矿泉水厂目前已经开始建设施工。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同时能把到映秀旅游的游客吸引到半山腰的渔子溪村来,邹凌还准备从山下的映秀镇莞香广场修一座300米长的电动扶梯到村里。

“灾后重建时我们这里有大把的赚钱机会,但邹凌只是默默在背后出钱出力做好事。”抗震救灾时就认识邹凌的映秀镇党委书记蔡代敏说,“现在我们转型发展遇到瓶颈,邹凌又自掏腰包帮我们发展项目。”贺炯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支持当地发展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赚这里一分钱”。正因为如此,邹凌将个人投资建设的矿泉水厂股份无偿分给全村村民,还计划旅游公司有了收益后,除了一部分分给村民,再成立一个“爱心基金”,继续用来支持村里的发展。

“地震以后这么多年,邹总是唯一坚持每年都会来村子里的人。”记者采访村民时,多次听到类似的话语。

邹凌和渔子溪村的缘分,不止于此。去年5月,他被汶川县委组织部任命为渔子溪村第一书记,从一名救灾志愿者,正式成为村民走向新生活的带头人。前不久,渔子溪村村民联名给映秀镇政府上书请愿,请求将邹凌的户籍迁入映秀。因为,他们想将恩人变成真正的亲人。

邹凌得知后,点了点头:“好,迁吧。”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①:邹凌在地震救灾现场。

图②:邹凌和雷奶奶在一起。

图③:村民欢迎邹凌回家过年。

图④:今日渔子溪村。 陈达华摄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张  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