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使自己崇高起来


■张建方

“崇高”最早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国语》,意指高大、高尚、至高,是在精神或道德上达到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并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极高价值指标。在西方,“崇高”最早出现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论崇高》一书中,作者朗吉诺斯认为,人天性好追求崇高,崇高来源于庄严伟大的思想等方面。恩格斯曾指出,“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从古到今,人们从未停止过追求崇高的脚步。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们要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使自己一天天崇高起来。

天天向上。向上是不断提升本领和境界的进取状态,是一种接近生命本质的崇高姿态。司马迁写《孔子世家》时由衷赞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正是有孔子这座“高山”为榜样,他天天向上发奋著书,最终成就《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自己也成为一座崇高的精神丰碑。1940年,毛主席为庆祝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后来题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是成为全国校园的校训,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天天向上,就是天天努力进取,在为社会、为人民做事中砥砺道德境界、涵养情操,不断攀登使自己崇高起来的精神阶梯。

天天向公。公与私相对,兼覆无私谓之公。向公即甘愿无私奉献,是检验是否崇高的试金石。古人推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核心就是一个“公”字。共产党人之崇高,就在于立党为公。习主席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并提出了共产党人的四重境界——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天天向公,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按照习主席提出的四重境界,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从公私分明向大公无私努力,一步一步使自己走向崇高。

天天向真。真与伪、假、妄相对,“真者,精诚之至也”。陶行知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向真就是讲真话、信真理、办真事、做真人,是锻造崇高的地基。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真信仰、铁脊梁扛着红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立起了崇高精神的高地。新时代,天天向真就是要真信真学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崇高精神新的高地,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天天向善。“善,德之建也”。向善,即明德惟馨、择善而从,是心灵升华的阶梯。罗素认为,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融让梨、屈原卖米、张良拾鞋等典故家喻户晓、引人向善。天天向善,就是始终保持从善如流的人生态度,简朴节制的生活追求,志在巅峰的大爱情怀,发扬人性善的光辉,把握善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断积蓄“向善而攀、走近崇高”的力量。

天天向美。从汉字“美”的起源看,古人以祭祀中人头顶着羊头舞蹈为美,亦有认为养羊肥大为美。孟子讲“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向美,就是向往美好,追求美德,达到人生之美。丰子恺先生说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物质生活,第二层精神生活,第三层灵魂生活,站在每一层楼都能领略到不同的美。天天向美,就是要在物质生活中感受自然之美,并在精神生活上有较高的追求和品位,坚定向精神生活、灵魂生活进发,在文化熏陶中积累精神之美,在提升修养中锻造灵魂之美,在人生的最高楼涵养崇高之美。

天天向新。新与旧相对,向新即弃旧图新、开放创新,是一种革新不断抵近崇高的攀登姿态,是生命力量的迸发与创造。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在自己的洗澡盆上铭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箴言,每日鞭策自己“澡身而浴德”,从而成就伟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推进伟大斗争、伟大革新、伟大创造,展现了生生不息、革故鼎新、创新图变的强大力量。天天向新,就是要在自我修养上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推动强国强军实践不断进步,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量,登上新的建设高度,开创新的崇高境界。

(作者单位:海军研究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