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师医院到卫生队,再到如今的卫生连,记者在第74集团军某旅寻访卫勤保障力量71年的传承轨迹——

32本卫勤笔记见证时代变迁


■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彭友泽

阳春时节,第74集团军某旅一场实战化救护演练如火如荼:二营官兵遭“敌”生化武器袭击,由卫生连几名官兵组成的医疗小组立即前往,冒着炮火硝烟在阵地上包扎、救护、转移“伤员”,整个救治过程紧张有序,衔接顺畅。

夜已深,该旅卫生连连长陈俊志仍未眠。他从一个厚重的铁皮柜里,拿出一本卫勤笔记,认真记录着:遭“敌”生化武器袭击后,必须快速有效地鉴别、转移病患,防止生化制剂进一步扩散。

“这些都是连队的‘传家宝’,记满各个时期单位历任主官的工作体会和心得感悟。”陈俊志指着一个个笔记本介绍,连队前身可以追溯到1948年,71年来,从师医院到卫生队,再到如今的卫生连,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卫勤笔记却续写传承至今。

“翻开这些卫勤笔记,从中能够感受基层卫勤保障力量的时代变迁。”陈俊志拿出一本封皮陈旧的卫勤笔记,一篇写于1951年的笔记见证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与敌激战两昼夜,新一轮冲锋已经打响,伤员较多,药品匮乏,医护人员奋力施救。部分伤员感染破伤风,出现身体频繁抽搐等症状,急需一批特效药品……

“战场上卫勤保障力量的强弱,关乎战友的生与死。”陈俊志翻开另一本卫勤笔记,里面有一篇工作汇报,记录于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师医院官兵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高标准完成应急卫勤保障任务……

随着一本本卫勤笔记被翻开,见证该旅卫勤分队变迁的历史性事件逐一呈现——2005年,心理健康概念在全军普及,师医院心理咨询室挂牌成立,完善了心理咨询服务;2013年,师医院改为旅卫生队,迎来第一位大学生中医医师,引进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法……

从连队前身的师医院,到2013年师改旅后成立卫生队,随着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不断加快,全新的诊疗设备、齐全的各类药品充实到军营,基层卫勤战斗力保障力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翻开卫生连首任连长唐正虎的卫勤笔记,一篇工作计划映入眼帘:为尽快成为“战保一体”的新型作战保障力量,战时急救等直面战场的训练课目,必须第一时间提上训练日程;武装越野、轻武器射击、手榴弹投掷等军事课目,要人人比着练、人人都过关;无论军医还是士官,编入各个战斗小组后要更加明确自身战斗职能定位……

从卫生队到卫生连,从单纯保障分队到全训建制连队,“一字之变”折射出保障力与战斗力相融合的深刻转变,开启基层卫勤分队的转型重塑之旅。

“32本卫勤笔记,一千多页密密麻麻的文字穿越军史长河,生动讲述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卫勤分队提升作战保障能力的征程。”该旅领导认为,卫生连成立一年多来,高标准完成了年度演训任务,这支新型作战保障力量,将在强军路上越走越远。

去年,该旅几轮实弹射击成绩波动较大。旅机关调查发现,原来是实弹射击考核前,部分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等情况。卫生连果断出击,为全旅官兵制订详细的心理调节方案。

不久后,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体心理干预疗法,融入该旅的日常训练当中:利用烟火、光电、音响效果,模拟战场中人员装备受损、通信中断等情况,让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锤炼。最终,在实弹射击中,该旅打出满堂彩。

战斗力标准立起来,卫生员也是战斗员。作为一支新型作战保障力量,卫生连如何在未来战场突击转型?该连官兵用训练感言给出答案:“基层卫勤是岗位,更是战位。不冲锋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怎能抢救受伤战友。军事过硬素质强,才能拯救生命、不辱使命。”

这是卫生连全体官兵的心声,也是他们前进的方向。

上图:战场救护训练。

胡金宝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