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生命的写照


■朱秀海

作者小记
朱秀海,著名军旅作家、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波涛汹涌》《音乐会》《乔家大院》《天地民心》,长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军歌嘹亮》等。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

当兵44年,仔细想来,刀刻般留在记忆中的军歌还真不少。要说影响最大、脱口就能唱的,至少有三首。

第一首当然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它是我在新兵连学会的第一首歌。

第二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新兵下连后指导员不在,我的老连长姓麦,要给新兵上政治课,听说新兵里头有一个我,毛笔字还能写两下子,就把我叫到连部,让我把这首歌抄到一张四整尺的白纸上,挂起来找人教唱。他说我军宗旨都在里面,这首歌就是政治课。今天回头想来,老连长真是懂政治。他的话没错,我们这些新兵入伍后首先要知道的当然是怎么当兵,道理歌里面都有,简单地说就是要像雷锋一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做革命的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首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天天唱,唱着唱着,不懂也懂了。

还有一支歌说天天唱都不准确、几乎是时时都在唱,它就是《说打就打》。我当新兵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那时国际形势紧张,部队天天备战,我们时刻准备上战场。我所在的部队曾隶属四野的6纵17师,是著名的“攻坚老虎”。这首歌一直伴随着我当兵、当班长,到师机关工作后又回到连队当副指导员。早上睁开眼出操时唱,进出训练场唱,行军拉练时唱,饭前列队时还唱,几乎到了一张嘴就是它的程度。

1978年12月,已经调到军区机关工作的我接到命令,从驻地登上军列去参战。在另一支历史悠久、战功显赫的兄弟部队——陆军第43军127师的每节车厢里,在到达集结地后的临时驻训地,在每一块战前应急训练场上,我都听到了这首歌。

在战斗就要打响的日子里,听这支歌真是热血沸腾啊。因为真的是说打就打了,部队包括第一次参战的我,天天练的是手中枪、刺刀、手榴弹,而且像歌里唱的一样,必须抓紧时间加油练,练好本领准备战。127师从井冈山一路打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从没打过败仗。这不打也罢了,真要打了,全师上下憋着一口气,要打个样儿给对手看看。开战后果然势如破竹,四战四捷。今天想起来,在战前这首歌已经不是一首单纯的军旅歌曲,它成了每一名参战官兵向祖国和人民吼出来的豪迈誓言。

有的朋友知道我两次上战场,问我在战场上大家唱什么歌。有一首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我在战场上听人唱过,自己也唱: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之所以会唱这首歌,首先是因为它的旋律非常俏皮,完全可以边行军边用口哨来演奏。另一点就是,这首歌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坦坦荡荡,志气高扬。真到了战场上,我们照样唱那些让人高兴的歌。

1993年夏天,我有机会到了西沙群岛的金银岛。那时守岛官兵生活异常艰苦,岛际交通只有一条炮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炮艇两个月才走一遭,给岛上带去大家盼望的信件和报纸,再将两个月来大家写好的信件带回永兴岛,等待飞机和补给船运回大陆。那天我们出航时赶上了台风,中间不得不停靠到别的小岛上,炮艇走了两天才到。电报早打过去了,以至于炮艇还在海上,岛上小码头前就站满了望眼欲穿的守岛官兵。

我也是个老兵了,但是到这么一座和祖国大陆远隔重洋的小岛,还是头一回。接待我的“岛主”、某守备营营长和我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就和他身边的官兵一样扑向了那个大大的邮件袋。它几乎刚从炮艇移上码头就当场被打开,邮件瞬间被抢光。

随后我就开始听到一个又一个延期欢乐和延期悲伤的故事:一名干部终于等到了妻子的来信,这时距离儿子出生快三个月了;一名新兵看到家信后失声痛哭,原来是祖母过世了,可想而知这个被延迟了三个月的噩耗给他带来了多大的悲痛。更多人接到的是平安家信,信里传递的每一个信息都被他们反复咀嚼着。

于是接下来的这个白天,我在守岛官兵表面的平静中感觉到了他们每个人内心的波涛汹涌。“岛主”当然也感觉到了,晚饭前让全体官兵列队,大声吼了一嗓子:“唱歌!”

唱的就是那首在海军乃至于全国广为传唱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这个老兵早就习惯了部队里的吼歌,但是这一次,我还是被这群长年累月驻守在南海孤岛上、被阳光晒得黧黑的汉子吼出来的歌声震撼了。他们不像是在唱歌,而像是面对那些他们看不到却又似乎一直看得到的人们吼出自己的誓言: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啊/海军战士红心向党/严阵以待紧握钢枪/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上荣光!

晚上好像什么都过去了。我在岛上待了七天,天天听他们吼这首歌,也在这七天里见识了金银岛和南海的美丽富饶,理解了这首歌在守岛官兵心中的意义。

最让我想不到的是,“岛主”居然是一位十几年前也和我一样上过战场的陆军战友,打仗立功后读桂林步校,分配到海军,到这里守岛已经四年。至于还要守几年,他说不知道。问到家里的情况,他笑笑说,不说也罢。是啊,没什么好问的,所有军人会遭遇的艰辛,他同样会遭遇,但这一切并不会影响他和他的兵,像歌里唱的那样严阵以待紧握钢枪,守卫在祖国的海防线上,并在内心深处真诚地为自己拥有这样一种天天都在奉献的人生感到荣光。话题回到祖国的南海,他打开了话匣子,说个没完。他提议我晚上到礁盘上看看,他说你不亲眼去看看,就不知道什么叫“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你瞧,又说到了那首歌的歌词。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军营文化天地》副主编江宛柳同志约我为他们写一篇海军音乐家吕远先生的专稿。吕远先生是海军艺术家中的常青树,写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我还在上小学时就学唱他的《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后来他写的一大批歌曲如《泉水叮咚响》等更是风靡全国。

见到这位前辈,我怀着一腔真诚说:我真是听您的歌长大的,您的歌充满了感情。吕远先生同样非常真诚地纠正我说:错了,你唱我的歌,但抒发的是你自己的感情。

吕远先生是深得艺术真谛的艺术家,他说出了艺术作品和接受者的真正关系。我们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开始唱那些我们一定会唱的歌,感受着该感受的,经历着该经历的。如果最后一定要总结一下,就不能不说,在我们真正铭记的每一首军旅歌曲里,都穿越般地回荡着我们自己作为一名从军者的心声。它们不是我们“自己”的歌曲,却是我们一生的心魂之所系,是我们生命的呐喊和写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