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凌晨3时的科尔沁草原深处,伸手不见五指。一阵直升机旋翼的轰鸣,打破了夜空的寂静。
转战这里的第78集团军某旅,趁着夜色向演练空域快速机动。一场多机型多弹种检验性演练即将打响。
时针指向5时30分,多架武装直升机抵达临时开设的野战机场,立即挂载多型弹药,作好射击准备。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首攻梯队升空,按照各自任务飞往射击空域。
翻看射击方案,几个细节引人注目:对地突防攻击,所有攻击目标设置全部按战场环境随机指定,攻击所需弹种由射手按需选定,并要求在最远距离、最低高度、最快速度、最多弹量等武器装备的极限性能下发射……
笔者透过乘坐的运输直升机舷窗眺望:方圆十几公里内,错落布设的几十个模拟靶标若隐若现。靶场环境未知,目标设置随机分布,如何精准投射?机长袁国明说,在实弹射击展开前,他就和战友把相关标志物一一印刻在脑子里。
说话间,2架战鹰飞抵目标区域。“距离目标××米,达到最远攻击距离,请求火箭攻击!”“可以攻击!”伴随机载通讯设备传来的攻击请求,只见战鹰发射多枚火箭弹,目标区域随即腾起阵阵浓烟。
实战化训练,必然伴有风险。旅领导说,针对选上限、打边界的任务要求,他们按照“新弹药强强联合打极限、新课目新老搭配练能力”的原则,根据任务地域气象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细致研究制订演练计划和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安全风险预测预防等准备工作。
朝霞温柔地铺在茫茫草原之上,映照着一架架经过硝烟洗礼的战鹰。刚下机舱,飞行员们便步履匆匆走向指挥所,一场复盘检讨的“战斗”又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