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青年官兵主体发生了变化,大都是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的90后、00后,受社会和家庭环境影响,官兵的消费理念、行为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究竟有哪些新变化?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变化?又该怎样引导官兵理性消费?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记者走进陆军第76集团军部队展开了深入调研。
新生代官兵消费理念面面观
“班长,我的消费咋就不理性了?”前不久,在第76集团军某旅装步三连五班的班务会上,班长孙科的一句善意提醒,引发了上等兵刘关升的不满,当即向孙班长抛出疑问。
原来,前段时间,酷爱篮球的刘关升利用手机网银透支消费的功能,花费近2000元网购了一双高档篮球鞋。得知此事,班长孙科心里有些担忧:以前也有一些战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事后却拆东墙补西墙、到处欠账。小刘家境非常普通,花近两个月的津贴去买双球鞋,感觉有点冲动了。
对于孙班长的善意提醒,小刘却并不买账。他认为,自己虽然是透支消费,但已经计划好分期还款,而且拥有一双专业篮球鞋能有效预防运动伤,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怎么就成了冲动消费呢?
对于这个事,班里的战友颇有争议。有的认为,“现在网上小额透支消费已经很普遍了,像小刘这样追求品质,并且已有还款计划的也未尝不可。”还有些战友却不认同,“消费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像小刘这样超前消费还是不理性。”……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各执己见,但消费必须理性却是官兵的共识。
小刘的购物风波虽小,折射的却是当下官兵崇尚的消费理念和传统消费理念的碰撞。近年来,随着网络电商平台推出层出不穷的促销方式,经费预支、信用贷款、分期付款等消费模式逐渐受到年轻人推崇,也影响了青年官兵消费理念和行为。
“在网购普及的同时,借贷消费和分期付款等消费模式,在官兵中也很有市场。”某旅坦克连连长刘鹏表示,连队90%以上的官兵都有过使用网银透支消费的经历,支持和反对借贷消费的官兵分别是71%和29%。
调研中,还有一种消费新趋势引起关注。随着近些年部队工资待遇的提升,官兵更加注重从生活质量的角度去考虑消费。“以前买衣服,大家都喜欢几十块钱的大路货。现在无论新战士还是老同志,都更青睐于时尚新潮的品牌货,穿衣打扮明显精致了许多。”调查期间,某旅侦察一连连长张凯表示,护肤品过去常是女兵的专属,如今男兵也喜欢买些面膜、防晒霜,有的还会购买蛋白粉、维生素C等保健品来提高生活质量。
消费理念的变化,还体现在官兵消费渠道的变化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购因其便捷、优惠、选择多样,越来越受到官兵青睐。对此,某旅部队管理科科长王新星深有感触,刚开始旅里没有专门的快递收发室,官兵们收发快递、包裹等很不方便,意见比较多。很快,旅里在大门口设立了快递收发室,并由专人课余时间负责接收、分发,这一做法受到官兵普遍好评。
“现在,给父母买衣服、送礼物,基本上都是网上买,很少上街去实体店买。”说起自己的购物方式,上等兵王润楠说,逢年过节给自己买衣服、给亲人买礼物都通过网购,这已经融入官兵日常生活。
官兵消费选择各有侧重
“官兵口袋里的钱都去哪了?”近期,记者对某合成旅的200名基层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答卷中,九成已婚或者适婚官兵情况出奇一致,家庭支出所占比重基本上达到工资收入的70%-90%之间,不少官兵表示,发工资后,自己会第一时间给家人转钱,主要用于赡养老人、抚养小孩,家庭日常开支、还房贷车贷等。
如果说,家庭支出是最大的开销项目,那么休假时期无疑是官兵花销“高峰期”。调查中,近八成的官兵表示,自己在休假期间的消费,比在军营内一整年的消费还要多。四级军士长霍永辉表示,休假期间的走亲访友、朋友聚会、旅游娱乐是消费多的主要原因。
某旅侦察一连连长张凯说,去年休假一个月自己花了将近1万元,主要是现在消费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了。比如说,自己刚入伍的时候,回家探亲、出访旅游大都会买硬座车票,但现在工资待遇高了,飞机、高铁动车成为优先选择;买衣服过去1000元以上的衣服都不敢买,现在就比较注重选择品牌,开支自然就比以前多了。
调查中还发现,除去家庭支出,官兵学习训练、人际交往、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最高。从每月消费额度来看,花销在“500元以内”和“500-1000元”的官兵分别为26%和55%,17%和2%的官兵每月花费分别在“1000-1500元”和“1500元以上”。从主要用途上来看,统计结果显示:88%的官兵选择“零食及日用品”,72%和58%的官兵分别选择了“社交网络(手机话费、游戏充值等)”和“能力提升(购买书籍、训练装备等)”,21%的官兵选择了交友娱乐。
“随着近些年工资水平的提高,官兵的消费除了家庭开支外,不再仅仅局限于吃、穿、行等必要的日常开支,也注重兴趣爱好和自我能力提升经费投入。”调研中,某旅侦察营四级军士长霍永辉掰着指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家庭开支,自己这个月花了130元网购了一套速干运动衣用于体能训练,140元用于去游泳馆加练游泳技能,花钱更倾向于个人能力的提升。
新兵陈凤尧的消费投入则完全不同,每个月津贴中有800元寄给家人作为存款,剩余的400多元则主要用于买零食、打游戏、交话费等开支。连队不少新兵的消费都与陈凤尧差不多。
调查中,记者发现,有75%的官兵表示拥有明确的消费规划,23%则认为会依据经济状况决定消费模式,只有2%的人表示“看到喜欢的商品便会购买”,这部分官兵多半家境优越、没有任何经济负担。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大多数官兵的消费理念趋于理性,普遍认为消费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合理。
面对“当有战友购买了时尚新潮的商品,你是否会赶潮流购买?”这一问题时,分别有22%和78%的新战士选择了“不会购买”与“视需求而定”,选择“会购买”的并不存在。某旅火力连下士任学清说:“是否确实需要、是否经济实用,是自己决定买与不买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先考虑潮流的因素。”
让理性消费成为军营新时尚
面对青年官兵消费呈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如何看待并引导官兵树立健康理性消费观,是摆在各级带兵人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调查中,该集团军各单位都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管生活条件怎么改善,消费方式如何变化,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变。”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孙伟说,为帮助青年官兵树立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他们结合经常性教育,创新模式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教育。
前不久,该旅邀请驻地银行的理财顾问为官兵讲解“什么是科学健康的消费观”,细致专业的解读让官兵对理性消费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会了如何科学制订理财计划。按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些官兵在课后尝试记账,将每月自己的每一笔收支都详细记录,立足需求合理量入为出。
课后,官兵围绕“工资津贴如何花?”“网购隐患怎么看?”“超前消费行不行?”等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大家在思想碰撞中,对如何理性消费有了清晰认识,上等兵李卫啸由衷感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树立勤俭意识,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让“理性消费最时尚”成为官兵共识。某旅通过讨论辨析、现身说法等活动,引导官兵凝聚“理性消费最时尚”的思想共识,坚决向借贷消费、透支消费等不良习惯说不,理性消费的理念愈发深入兵心。
前不久,装步三连上等兵李涛看上了某品牌一双4000多元的限量跑鞋,手头并不宽裕的他决定在网上采用“白条赊购”的模式透支消费。排长艾卫宁知道这件事后及时告诫他,“这种‘先收货、后付款’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信用消费,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过度消费、超额消费的坏习惯,也许还会为此背上债务。”在艾排长的劝导下,小李取消了订单。
——培养科学理财、理性消费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某旅机关联系驻地银行上门服务,为官兵搭桥办理军人军属专享理财业务,让官兵享受实惠的同时科学理财。该旅侦察营在开展科学理财教育的同时,注重给官兵讲授一些理财方法,分享科学理财心得,引导官兵自觉培养科学理财、理性消费的好习惯。
该旅侦察连连长陈晓明一直保持着记账的习惯,每月给自己制订消费计划、梳理消费账单,凭着自己多年的努力和节俭,他不仅买了房、车,还帮助家人缓解了经济负担。列兵祖大应晒出了自己的三三制理财法:把每月津贴的1/3用于日常用品消费,1/3用于个人成才培养,1/3储蓄备用或孝敬父母,不到半年就攒下了好几千元。他说:“这个习惯我会一直保持下去。”
制图:王云峤、王钰凯